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央企巡视清单新词:中海油存“近亲繁殖”现象(2)

央企群体的共性问题

除了新词和针对具体单位的用词,在这些巡视意见中,还有大量的相似说法,指向了央企这个群体的共性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勇认为,这些说法,就是在表达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并体现震慑作用。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反馈意见中出现17次。例如,对中移动和国家电网[微博],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和第八巡视组的表述都是“党组、纪检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有待加强”;而中央第五巡视组对国家电投的评价则表述为,“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监督执纪问责失之于宽、松、软”。

“利益输送”问题,则出现16次,但表述有所区别。这其中,既指出国家电网群众对少数领导人员动用国企资源搞利益输送反映强烈,也指出中远集团一些人开办关联公司承揽大量业务,还指出宝钢集团“靠钢吃钢”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严重,应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们显示出,央企的问题不只有个体的腐败,也可能是系统性问题。”杨伟东表示。

重塑央企地位的决心

巡视组频频爆狠话,其底气从何而来?在孙志勇看来,底气就是中央的决心和态度,以及巡视本身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的地位。

这次巡视,针对的26家被巡视单位全是央企,在杨伟东看来,又有着其特殊性。央企占有公共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形成利益,如何分配这个利益非常重要。例如,中央第二巡视组反映的中国海油“吃里扒外”问题,就是个别领导干部带头损害公共利益,这意味着如果不加管控,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不怕说狠话引发被巡视者不满,下决心重塑央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巡视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抓出几个人来,更重要是让央企发挥好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杨伟东认为。

即使是狠话本身,也应放到更大的背景中看。在孙志勇看来,自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在改革文风、会风,不用陈词滥调来说话,这也有效影响了巡视组的风格。“这种全新文风不是一时的,而是要长期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