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中国转型方向:由制造大国向服务大国转变(2)

实现服务业化的基本思路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服务业由产业支撑转变成主导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服务业无论是在增加值还是在就业上都已超过制造业,超过工业,在增加值上超过工业12.4个百分点,在就业比重上超过农业 7.1 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8.4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已经从产业支撑逐步转变成主导产业,已从国民经济配角转变成主角。

——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对于当前中国正在展开的新一轮改革而言,改革的着力点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改变服务业发展一方面严重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资金又投资无门的两难困局。

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业骨干企业。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

——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提升扶持力度。一是制定并实施积极的服务业发展产业引导政策。在产业政策制定上要把服务业大部分领域摆上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施必要的倾斜政策。

二是加快财税改革步伐。尽快改变现有税收对服务业发展逆向调节现象,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全面实行营改增,进一步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避免重复征税,降低税负。对鼓励扶持的行业实行差别税率、税金减免、先征后退等优惠政策。

三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强化要素供给。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要与工业同价,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供应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四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服务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发展服务业。 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

五是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放开服务业领域价格管制,强化市场监管。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拓展服务业发展载体。进一步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

——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以开放倒逼改革。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逐步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旅游、医疗、教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国际货运代理等领域。大力鼓励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开拓经营,参与服务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在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大力构建依靠创新谋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要积极构建依靠创新谋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一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是要大力培养各类服务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超前的战略思维,国家要舍得投入,要把人力资本投资摆上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施必要的倾斜政策。要培训高素质的既适应国内又适应国际需要的服务业专门人才。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要实现从引资向引智转变,要以宽广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大力引进海外服务业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创造宽松环境,使各类服务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统计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中国转型   制造大国   服务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