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10多年高速增长的潜力

日前,林毅夫在“2015经济中国高端论坛”上,围绕“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进行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的经济从2008年开始,还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表示,这是根据增长的机制,也就是后发优势来判断的。

经过36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继续保持?对这个问题国内确实有不少学者感到非常悲观。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其中GDP同比增长7.0%。专家分析认为,一季度较为疲软的经济数据,显示目前宏观经济增速仍然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林毅夫则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速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靠的并不是过去发展怎么样,靠的是跟发达国家的产业基数差距,以及后发优势。

林毅夫表示,通常看一个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最好的方式,是比较这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跟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差距。因为人均GDP,代表这个国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平均劳动力反映的是这个国家的平均技术水平,平均的产业框架。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比较低,代表它的技术跟产业水平比较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的水平高,代表它的产业和技术水平高。

林毅夫说,从这种发展中国家真正快速增长的机制依据,要判断中国未来有多少年的快速增长,最重要的是判断自身的后发优势,在经历了36年以后,中国这个后发优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林毅夫进一步分析,中国最好的经济增长数据,是在2008年。2008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人均GDP水平是当年美国的21%,这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跟美国的差距。而1951年日本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21%。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日本从1951年开始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9.2%的增长。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实现了20年平均每年8.6%的增长。台湾以同样的水平,实现了20年从1975年开始,每年8.3%的增长。韩国从1977年开始维持20年,平均每年7.6的增长。

也就是说,利用跟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降低产业技术差距,这个后发优势让日本跟这些东亚经济体维持20年7.16%到9.2%的增长代表。所以林毅夫认为,从2008年开始我国还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林毅夫   中国经济   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