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专题研究 > 正文

如何构建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

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善于分清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是方法问题;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处理问题浅尝辄止、以偏概全,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深入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必须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全面部署、示范推动的作用,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开局、高质量推进、高效益结尾

编者的话: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党的群众路线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根本目标。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陆续在各地结束,但为群众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仍是今后必须继续开展的持久性工作。同时,如何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不断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构建起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也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讨论的重大议题。本期“县域治理”,我们邀请5位领导干部结合自身的思考与实践,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各地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找准新时期群众问题的症结所在

中共深圳市龙华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姜建军

当前,一些群众之所以对党和政府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重要一点就在于他们某些切身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定要换位思考群众的切身利益,以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导向,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龙华新区党工委始终坚持办实事、见实效的宗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出行难、看病难、就学难问题入手,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破解难题,勇于突破,大胆创新。不仅高效解决了一批困扰新区群众多年的民生难题,还涌现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等一批改革亮点。

把准群众问题所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改革开放的很多方针政策,都发端于群众的创造,来源于群众的实践。要想真正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首先要提高把握群众问题的能力。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抓得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纲举目张,使各种复杂问题迎刃而解。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情况亦是如此,我们要在每天群众反映的大量问题中甄别出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哪些是突发问题,哪些是长期问题;哪些是急迫问题,哪些是遗留问题。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看得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与统一。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领导干部应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要求我们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善于分清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是方法问题;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处理问题浅尝辄止、以偏概全,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想得全。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毛泽东同志曾说,应深刻地注意群众身边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一切群众生活中的问题,都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群众的利益是大是小,反映的是群众利益在干部心目中的位置,是衡量干部对群众感情的一把标尺。因此,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要认真记下来,倾心尽力地去做好。

要真正把准群众的问题,还要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重点应做到如下两点:

广开言路。何谓广开言路?就是要打开群众反映情况的大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帮助我们找问题、挑毛病,促进我们改作风、提效率。近年来,龙华新区通过开通“民生热线”和“问政龙华”专栏、开展“民生体验日”活动、请“市民文明观摩团”找问题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出行难、看病难、休闲难、喝水难等重点民生问题,并针对性地实施了八大惠民工程,千方百计对系列问题予以解决。

走近群众。要放下身份,将自己还原为群众,以群众的眼光和视角去仔细观察群众问题。这方面,感触最深的要数“行走龙华”,“行走龙华”的提出,缘于之前发生在工作中一件小事。有天晚上,我们接到举报说发生了地陷,第二天一早过去,虽地点很明确,但开车来回绕,就是找不到。后来,我们将车停在一边,没走多远就发现了地陷点。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坐车看和边走边看完全不同?其实,在群众关切的问题上,尤其是市容环境,如果坐在车里,那么将是群众看到的我们往往看不到。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常态   群众   机制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