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

廖保平

笔名西越,知名评论家、作家、诗人

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模糊不清,终会伤害市场本身,而伤害市场,就等于伤害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者周其仁的主题演讲,讲到中国经济面临四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难度变大了,但机会也很大;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生产潜能会很快爆发;品质问题,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政商关系,是最重大的挑战。一些媒体转载该演讲时,把标题改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说大陆经济的第一次机会,源于冷战后美国与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最能赢利的国家,那么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进入“新常态”,发展难度确实变大了。原先的劳动力优势、低工资优势等丧失,第一次机会已经走到尽头,要是经济转型不顺利,新的增长动力不足,会出现经济停滞徘徊,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说,大陆经济确实面临着第二次机会在哪里的问题,且现实而紧迫,周其仁说的四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以为,在大陆,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市场的问题,如果把市场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这里的市场包括“两个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突飞猛进,有人说是源于改革开放,这固然没错,但改革开放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形成市场。现在回头看,改革主要就是形成国内市场,即抛弃搞了30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破计划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格的计划经济下,是没有市场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它无法调动人的知识、技能等积极性,哪怕搞了30年,国家仍然一穷二白,最后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建立市场,确立个人产权,准许自由交易,允许合法致富。在市场无形之手的指引下,一切要素被激活,人们爆发出巨大的创造性,30年时间,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前后30年对比,翻天覆地,人民的财富积累和生活水平迅猛提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早已超英赶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中国经济   第二次机会   新常态   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