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与路径选择(2)

主导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新亚欧大陆桥为骨,首先加强沿桥国家间合作,进而辐射周边,最终形成经济带。

主导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一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必要途径。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西部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目前在全国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其中陇海兰新经济带即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连接东西部各省区,是我国市场通达面最大的地带。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以来,一直受到了国际社会和沿桥国家、地区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利用这条国际经济走廊,加速经济发展,这为深入西部大开发从而实现全面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中国地缘政治稳定的必要选择。中亚地区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非取决于中亚五国的国家实力,而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在政治力量版块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该区域自古以来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我国向西延伸发展空间、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大力倡导周边各国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促进中亚地区这一世界“心脏地带”的繁荣稳定,共享和平发展带来的政治、经济成果很有必要。

主导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亚太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和地位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中国产品不仅在发达国家遭受反倾销调查,也受到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前所未有的狙击,自由贸易的旗帜开始由发达国家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阵营里的经济大国,创新自由贸易方式,联结世界各国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新亚欧大陆桥不仅把亚洲和欧洲作为世界经济的两个重要中心紧密连接起来,而且可以将东盟、北美及中日韩、独联体、欧盟等自由贸易区有效联接起来。中国要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进一步扩大中国段的对外开放,利用这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通道,推动东西双向开放和区域贸易自由化。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将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发展资金、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合理流动,把新亚欧大陆桥从单纯的交通联系功能提升放大到经贸产业带上来。这条经贸产业带将成为中国立足亚洲,面向欧洲和太平洋的重要战略支点。

其次,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板块联动东中西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先后崛起之后,东西差距问题成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因此成为时代的要求。陇海兰新地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沦为中国的经济低谷,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双向流动通道。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就是通过特殊政策制度安排,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双向通道,把陇海兰新地区打造成拉动整个西部发展的核心经济带,成为支撑新一轮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更好地提高沿桥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协调和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最后,有利于我国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部分处于尚未开发或开发初期。中亚不仅富含石油和天然气,而且其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储藏量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地区与中国接壤,可以为我国提供相对稳定的油气资源;从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中亚油气资源不经过海路就可以运往中国,可以降低我国对中东等地石油、天然气的过分依赖,从而实现多元化利用油气资源的战略。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争取到中亚的能源支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主导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路径

第一,以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为阶段发展目标。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是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经贸合作,参与陆桥运输国际竞争的举措;是西部板块“经济低谷”战略崛起和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紧迫感,举多方力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指导,结合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现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从初级阶段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必然选择。当前,新亚欧大陆桥成员之间首先应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促进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直接投资。

第二,集合各方力量重构“新亚欧大陆桥”秩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极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频率。中亚各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以来,努力发展本国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幅度,但由于其地处内陆,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运输条件较为落后,极大地限制了中亚五国的国际经济交往。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逐渐向西部转移,向西寻求突破成为我国以后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新亚欧大陆桥”秩序成为我国与中亚各国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本国经济、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愿望。因此,我国应当加强与爱好和平、相互尊重、谋求共赢的中亚各国的多边合作,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大力推动公路、铁路、口岸、机场等建设,强化“新亚欧大陆桥”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各国节点通关效率,共同打造贯通欧亚、连接世界的经贸生命线。

第三,打造“资源丝绸之路”。中亚地区储藏着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中亚诸国远离国际资源交易和消费中心,国际油气管道输送网络设施落后,陆上交通不发达,导致该地区的资源不能有效地服务于世界经济发展。而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资源的消耗非常巨大,如何借助“新亚欧大陆桥”开展与中亚诸国进行资源领域的高效合作,成为我国实现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亚的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推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形成国际一体化的开发,构建起于中亚—横穿中国—直达我国东部沿海港口的“现代资源丝绸之路”,既服务于我国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也服务于中亚诸国向东寻求资源产品通江达海的目标,从而促进我国与中亚诸国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开发协调机构。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必然涉及许多政策、制度需要协调、统一和落实,建议以现有的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为基础,赋予更大的职能,代表中国政府从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领导协调工作。国际层面,进一步协调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议事机构,使“欧亚经济论坛”成为沟通和推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国际合作载体;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

第五,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贸合作与交流。继续推动以“亚欧首脑会议”为主要形式的亚欧合作新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在《亚欧合作框架》、《亚欧贸易便利行动计划》及《亚欧投资促进行动计划》基础上,发挥业已成立的亚欧基金、亚欧展望小组、亚欧环境技术中心、亚欧会议信托基金的积极作用,与沿桥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后续行动。中国—中亚—欧盟要加强政治对话与磋商,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断扩大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建立全桥协调发展的国际金融贸易的服务体系。中国—中亚—欧盟发挥各自优势,开辟多种合作渠道,扩大相互投资的规模,减少贸易壁垒,把各方的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均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09XJC790009、2010JK154)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经济带   经济一体化   路径   战略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