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尤为必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面开放的必要途径、地缘政治稳定的必要选择,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和潮流。多数国家都在双边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求发展。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已经证实: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成功之路。近年来,中国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无论是东盟还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都是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为参与主体,广大的西部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参与程度远远不足,导致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已沦为我国经济发展滞后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尤为必要,主导推进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更显紧迫。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基础

中亚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由于其战略地位显赫,被称为欧亚大陆文明的“十字路口”。长期以来,中亚地区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板块看待,麦金德的陆权学说将其描绘为世界的“心脏地带”。随着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出现,使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拥有了快捷的运输渠道,导致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战略学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陆权学说逐渐取代了海权论的主导地位。

根据英国著名战略学家麦金德的“大陆中心”学说: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海陆力量对比开始向大陆一方倾斜,欧亚大陆变成一个“世界岛”,而中亚及其附近地区是世界的“心脏地带”,“心脏地带”之外是巨大的“内新月形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再向外是“外新月形地区”,包括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它们之间构成了“中心—边缘对抗体系”。进一步,麦金德提出著名的警句: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中亚”这个“心脏地带”,在地理上应当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北靠俄罗斯,东部与中国接壤,东南部与阿富汗相邻,西北部接合欧洲,西南部与伊朗毗连,西部与外高加索地区隔海相望,居于欧亚大陆腹地,是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和战略结合部,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路。根据麦金德的论断,谁掌握了这片区域,谁便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先机。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发展现实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是伴随着1990年9月陇海—兰新铁路全线贯通,形成的以大陆桥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东西两个对外开放“窗口”为口岸而联结起来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境内段以西部地区为主。

发展现状。中亚五国作为联通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部分,在历史上曾一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转站,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随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运业的迅速发展,地处内陆的中亚各国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独立后的中亚各国经历过严重的经济衰退后开始进行艰难的经济转轨,但经济结构仍然单一,寻求经济合作的愿望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有利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内部之间的合作加强的同时,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凸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沦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

存在问题。优惠政策和经济发展现实如何对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实施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关键。现阶段看来,还面临着一些严重困难和实际问题。

第一,观念认识不到位。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受到经济基础、科技进步、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但观念认识不到位或错位是主要的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着跨越发展的历史任务,常规扶持政策难以拉动整个沿桥地带的发展,需要特殊的制度安排。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提出在学术界业引起巨大反响,但是在国内沿线地区却一直少有动作,重视和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多是持质疑、观望和等待态度,缺少深入后续性研究和宣传鼓动,在争取工作方面行动迟滞或难成合力,缺乏共同诉求表达的氛围,归根到底还是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第二,客观环境制约。新亚欧大陆桥地域范围广,地理结构、人文环境等差异较大,作为自由贸易区,整个区域在政策制定、协调、实施、监管上都有一定困难。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部分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因,开发建设的成本相对较高。新欧亚大陆桥境内段沿桥城市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和层次较低,整合国际要素的能力较弱,尤其是西部地区虽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内涵式自我发展动力不足,消减贫困、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体制机制制约。一是协调机制方面,尽管国务院成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但是,没有建立跨国常设协调机构。尽管国内段沿线城市成立了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但是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机制相对匮乏,行政区域之间统一协调难度大。二是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经济带长期以来没有全局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有效配套措施,产业分工、城市发展缺乏整体考虑,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现象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三是运输管理体制方面,境内外之间存在铁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境内段整个沿线分属不同区域的铁路局,造成在交通运输各段之间发展上不平衡,隶属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衔接不够顺畅。四是在资源开发的共享型协作机制、多式联运机制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区域制度基础。

第四,合作障碍和困难。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己在中亚地区占据了一定份额,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性的投资也有了相应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使中国企业融入中亚市场存有现实的障碍和困难。近年来,我国与中亚五国外交、政治和经贸关系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经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贸易和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二是经贸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宏观层面政策引导缺乏有效性。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经济带   经济一体化   路径   战略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