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波动会否引发系统性危机
解放新论:房地产的风险是否会加大?未来会发生房地产危机吗?
张永岳: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崩溃,还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泰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房地产业的衰退,以及2008年美国爆发的“两房危机”,都反复展示了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是如何拖垮银行系统,进而掀起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所以,有此担心可以理解。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档的关键时刻。但与世界各国相比,我们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深化改革的红利、中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动力等积极因素也依然强劲。这说明,中国房地产业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较大的市场容量。只不过,结构性、阶段性的矛盾凸显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企业的日子会比较难过,但这也是房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房地产业积累的一些矛盾解决得好,减掉一些“虚胖”,就可以夯得更实,结构更加合理,未来就会有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就当前而言,房地产要重视几个问题:
一要大力优化供需关系。当前房地产还是要保持一定增速,首套房住房需求是当前房地产业中的“最大公约数”,既能解决民生,又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对此要坚决支持;对改善型住房需求也可有所放松,采取适度积极措施。
二要推进住房保障,在此过程中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住房保障要讲公平,也要讲效率,要能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有效配置,不要产生新的库存积压。
三对目前出现的房地产库存积压、销售不畅、产大于求,关键是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并且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的反复出现。
从长远来看,房地产能否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如平衡部门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房地产业的正确定位; 平衡过分依赖与适度发展的关系,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平衡适当降温与适度规模的关系,以完善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平衡市场机制与住房保障的关系,以构筑社会经济发展安全网。这就要求实现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创新,构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良性互动的经济社会环境。
“新常态”对房地产提出哪些要求
解放新论:有学者认为,经济“新常态”包含去房地产化的内容,即让经济真正地不依赖房地产。对此,您怎么看?
张永岳: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谈“新常态”绕不过房地产。具体来看,“新常态”下的房地产业,一方面,产业本身出现了一些“新常态”的特征,如出现结构调整的阵痛、依然有发展空间但要面对产业过快扩张积累的矛盾等。另一方面,房地产要适应整个国家的“新常态”,要为“新常态”作贡献。首先,房地产要继续为增长作贡献,要为经济换档争取缓冲时间。其次,是房地产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要帮忙不添乱,要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相适应。再次,房地产业本身要保持稳定态势。
未来实现“新常态”对房地产业的要求,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主动适应新一轮城镇化发展。过去有些地方过度强调房地产的带动作用,但实际上房地产本身也有个适度发展的问题。
二是房地产企业要主动有所作为。随着竞争加剧,产业利润下降是一个客观趋势,但房地产业还有很多可为空间:如产品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建造出更加符合百姓多样化需求的住房;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转为节能省地生态型的增长方式;要改变过去主要靠银行贷款、土地增值来获利的方式,要依靠内生型的价值增值来实现增长和盈利等。
中国经济发展要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是“新常态”中的应有之义,但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一段时间内,“平衡”将成为房地产业的主流,房地产业既要适度贡献增长率,也要避免再度积累矛盾;既要看到房地产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也要看到逐步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是一个趋势,等等。随着一个“碰房就赚钱”的时代过去,我国房地产将迎来一个回归本源、靠真实专业能力发展的时代,从而为“新常态”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