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林伯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能源体制改革创造良机

能源领域最需要革命的是能源管理体制,这可以作为判断能源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长期以来,能源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大短板,常被视为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其中,两个最大的问题是国企垄断和所谓的价格“管制”。如今,能源总量控制给能源体制改革提供了比较好的时机和基本条件。相对宽松的能源供需有利于能源体制和价格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现实中的贯彻和执行。

其实,许多人都不太真正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对能源消费进行总量控制,现实中如何执行?从环境治理和能源稀缺的角度出发,政府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最近又进一步在雾霾治理措施中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到2017年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毫无疑问,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标志着我国能源战略已经从保供给为主,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这对于我国传统的能源思维模式是一次革命,也是一个挑战。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难在何处

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需要尽快完成。能源总量控制要求各个省份甚至减少能源消费总量,这相当于对地方经济增长设限。为此中央政府需要根据各地情况,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寻找平衡,合理公平地制定能源总量控制目标。

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需采取其他政策措施,如强化企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水电和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能源统计与预测预警,适时组织开展全国能源统计普查,等等。这些许多都是以前就有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改革进展也不会很顺利。应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真心实意完成控制目标,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 “十一五”末,各级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采用拉闸限电,强制性减少能源使用,给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十二五”期间如何将节能手段和转变经济增长结构措施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效结合,是各地政府顺利完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关键。

建立有效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评估体系

就全国而言,城市化工业化阶段性能源增长与GDP之间的关系应该比较固定。一般而言,能源总量控制需要通过节能和改变产业结构来实现,改变产业结构三年中见效应该很难,所以节能方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