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能源腐败路径:能源局哪个部门更易腐败?(2)

核心提示: 3天之内,4名官员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继2013年8月刘铁男落马后,国家能源局近期再次陷入舆论关注的“腐败漩涡”。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介绍,按照审批程序,企业上重大能源项目会先和地方政府商量,地方有关部门同意后再向上推荐,统一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一般要先报到国家发改委或国家能源局的处室。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对于重大能源项目,国家能源局只是负责接收具体项目材料并给出基础性的审查评价,然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核。虽然国家能源局对重大能源项目没有最终审核权,但作为执行部门,国家能源局各司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基础性材料及评价非常重要。“毕竟发改委的业务范围比较宽泛,对能源具体领域也没有太多研究,所以还是会尊重国家能源局业务部门的意见。”他举例说,比如,煤炭项目就是由煤炭司来牵头审核,其他相关司来协同批复。

一位熟悉能源项目审批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能源项目,一般都要先找到国家能源局,获取路条后,再去找环评、国土、电力等部门,一系列程序走下来之后,再由国家发改委给一次综合评估并核准。

在现行能源项目审批制度下,“路条”是各个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也是第一个关卡。

所谓“路条”,指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即意味着该项目纳入国家专项规划之列,相当于半个准生证。

据媒体报道,2004年,国务院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以“跑路条”为标志的核准制。

上述熟悉能源项目审批的人士表示,为规避投资风险,在项目启动之前,地方政府或企业首先需要国家能源局明确项目是否合乎规划。“本是地方政府或企业向国家能源局咨询的环节变相演变为了发路条,项目必须有国家能源局复函才能组织前期工作,开展土地、环保、供水、电网接入等支持性文件的报备”。

有媒体报道称,在现行能源项目审批制度下,地方政府将本地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路条”作为头等事宜,进京做工作、汇报衔接成为了常态,并安排专人负责重点项目的跟踪和协调。在国家能源局办公大楼的楼梯口外,常年安放着几张装有靠背的椅子,上面坐着到这里“跑项目”的人。

哪个部门更容易产生腐败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知情人士表示,在国家能源局,哪个部门更有权势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部门所管辖的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第二,部门负责审批的单个项目的体量,规模越大,部门越热门,就越容易腐败。比如,有的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涉及上亿资金,而有的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只有几百万、几千万元规模。”

“在能源行业,一个项目动辄数亿,投资巨大,这也使这个行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比如,很多人在煤炭领域“发大财”了,“魏鹏远在国家发改委时就是在煤炭部门,后来在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在他这个位置上,几千万元,那都不叫钱”。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魏鹏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当时,在其家中发现上亿元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魏鹏远因此被网民称为“亿元司长”。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能源   能源局   能源腐败   落马官员   电力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