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人民网:常州党报头版鼓励买房没节操(2)

尽管推盘量有所上升,但上半年常州五大区的商品房成交约为2.8万套,比去年同期下降8%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了近2成,成交均价更是连续半年未突破7000元/平方米。

据世联地产数据显示,常州市2014上半年商品房成交36196套,其中商品住宅成交25450套,同比去年31031套下跌17.99%。截至今年上半年结束,常州市一手房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1231.81万平方米,若按近26周常州市商品住宅周平均11.96万平方米的销售速度计算,目前常州市的新房可售量需要超过103周的时间才能被市场完全消化掉,也就是近2年的时间。

人民网记者在多家网站转载的新闻后跟帖中发现,常州日报此文观点并没有获得大多数的网民认同。其中,腾讯网友在该原文后的评论达到近2000次,有网友评论称“让市场说话,做个冷静的购房人”,也有网友质疑该文观点,并反问“如果购房时机到了,为何成交量还是上不来?”。而少部分网友则质疑该文的动机,认为是“常州地方政府变相救市,号召大家买房”。

人民房评

“救市”要有底线

叶枫

虽然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区域化格局,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双向,乃至多向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下房地产市场可以无限制,无节操地去“救市”。

7月15日,常州日报作为地方政府党报,竟然在头版头条发文号召市民买房,称是最佳买房时机。这种“救市”之举,实属没有节操的行为。

了解常州房地产市场的人都知道,长期以来,常州就是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代表。从2006年以来,每次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常州都是重灾区。归根到底,是地方政府卖地规模太大,城镇化人口规模跟不上房子供应量。加上常州过去是加工制造业的基地,城市发展规划过快,而后来加工制造业出现了衰退,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衰减,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房屋闲置、空置,卖不出去的情况很多。

还记得2008年房地产调控的时候,常州就曾采取过政府出钱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房来作为保障房的情况,这个做法虽然在当时从保障房的建设角度,是一个创新的地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常州市场上的房子过剩问题,一直是长期存在的。

这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深度和广度还远没有到位,呼和浩特等一些城市宣布放开了限购,但是这些措施,都符合地方房地产市场情况,也不会给市场带来过大的市场干扰因素。而常州竟然在当地党报头版头条发文号召买房,却是有点滑天下之大稽的意味。

这种“救市”做法,也未必有效。常州房地产市场过剩的问题,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供地过剩,应该按照住建部等部门提出的双向调控的措施,加强供地控制,同时制定人口和土地、房屋建设匹配的城镇化规划。地方政府不应该无节制卖地,应该尽快从土地财政的依赖中摆脱出来。而不是靠地方党报来吆喝几句,号召买房,就可以解决这个城市房屋高库存的问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节操   人民网   常州党报   鼓励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