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建构新的国家思想形态(3)

——孙中山的知行观与革命精神论

孙中山以革命生死观鼓励革命军人的勇气,我死则中华民国生;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实现人之不死的价值。“精神者,革命成功之证劵及担保也。”他强调精神的作用与功能,精神是革命成功的决定因素,物质武器是次要因素。但无一定的物质基础,光有革命精神也不能成功。物质与精神必相辅为用。

孙中山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中接受了其自然科学思想,如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及星云说等,结合中国传统公羊“三世说”,将宇宙的进化分为三个时期:物质进化期、物种进化期、人类进化期。关于物质进化时期,他说:“元元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今太空诸天体多尚在此期进化之中,而物质之进化,以成地球为目的。”他用《周易·系辞传》中的“易有太极”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来释义西方自然科学中的“以太”。在谭嗣同哲学理论思维逻辑结构中,“以太”是作为“寂然不动”、“一而不二”的“仁”的“所以通之具”,即托言以太的沟通一切的、最精微的、中介性的特性,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摄起来。孙中山与谭嗣同的区别在于,以太不是作为所以通的工具,而是作为所以然的太极本身,赋太极以形而上性。由太极(以太)的运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聚而成元素,元素聚合而成物质,物质汇聚而成地球,这便是物质进化的过程,并认为当今太空中的众多天体还在此进化之中。

孙中山认为,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以后,使进化之学大放光明,他亦依归于进化,并以太极(以太)为其哲学理论基础,由物质进化而进入物种进化时期。他说:“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则为第二期之进化。物种由微而显,由简而繁,本物竞天择之原则,经几许优胜劣败,生存淘汰,新陈代谢,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所谓“生元”,即元始的生命,孙中山解释为细胞。他说:“据最近科学家所考得者,则造成人类及动植物者,乃生物之元子为之也。生物之元子,学者多译之为细胞,而作者今特创名之曰生元。”即取生物元始之意。由生元而进化到人,按照物竞天择的进化原则,经漫长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过程,物种由微到显、由简到繁的演变过程,最终而成人类。

对于人类进化,孙中山认为,人类初出之时,与禽兽没有什么区别,“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此期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之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此原则行之于人类当已数十万年矣。然而人类今日犹未能尽守此原则者,则以人类本从物种而来,其入于第三期之进化,为时尚浅”。人类进化与物种进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以互助为原则,一以竞争为原则。以互助为原则的人类社会,社会国家是互助的根本本体,道德仁义是互助的作用、表现。国家顺互助原则就昌盛,逆此原则就灭亡。

由物种而进人类,转竞争为互助,才能建构文明和合社会。人类进化之目的,孙中山认为:“即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耶苏所谓尔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类所希望,化现在之痛苦世界而为极乐之天堂者是也。”他把孔子和耶稣融突一起,说明人类普遍希望价值理想世界是一个化痛苦为极乐、转尘世为天堂的世界。

从物质进化——物种进化——人类进化的演变,进化的原则也随之而变化。人类进化之所以以互助为原则,而非以物种进化的竞争为原则,是因为人是有人性、有智慧、有道德的人,而非禽兽。然而一些学者未能与时偕行,仍以物种进化的物竞天择为原则来观察社会,“而学者多以仁义道德,皆属虚无,而争竞生存,乃为实际,几欲以物种之原则而施之于人类之进化,而不知此为人类已过之阶段,而人类今日之进化,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人的思想观念,换言之“精神”,往往落后于进化,由此可以得知“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精神的智慧既度越物质,而又支配物质。虽然精神与物质可相辅为用,但精神并非专恃物质,而可独立存在,这就凸显了精神在孙中山哲学理论思维逻辑中的主导地位。之所以强调、突出精神的作用和价值,是其军事实力、群众基础与其革命目标之间的冲突所致。孙中山并没有多少军事实力,又无广大群众基础,而只得求助于革命精神,发扬主体战斗精神,以实现其革命目标。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形态   思想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