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核心期刊 > 论点摘录 > 正文

卓勇良:常态化发展时期到来

当前有三方面状况正在较快变化,一是出口市场饱和,二是劳动力变少变贵,对此前文已有叙述。三是南方企业家钱多了以后,激情弱化,行为变化,而在随之出现的边际收益递减中,国内经济发展的素质性、制度性和资源环境等制约开始逐渐严峻。在这一系列变化之下,中国经济逐渐从超常态发展,步入常态化发展时期。

常态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增长放慢。这里比较值得关注的是政府收入大幅放慢,全国财政收入1998至2008年,年均增速高达20.0%。而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上年增长10.1%,中央财政收入仅增长7.1%。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现,政府行为能力开始弱化,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

常态化发展的再一个特点是经济社会联动关系增强。原本政府比较忽视、且影响也较小的城乡居民收入,现在开始对GDP增长发生较大甚至决定性影响,而直至“十一五”规划,全国连续多届五年规划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都比GDP增速低两三个百分点。就政府而言,初次收入分配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收入再分配则缺少政策工具。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国内消费增长受制,进而GDP增长放慢,并影响投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对于国内制度变迁提出更高和更紧迫要求。

常态化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是创新需求凸现。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以拿来主义为主,且收益较高;随着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尤其是在若干传统产业领域,已几乎具有同样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引进难度增加,收益下降,加快发展必须更多依靠自主创新,以及开辟新的发展领域。未来经济如自主创新未能及时跟上,新的领域未能开发,不仅增长放慢,且因债务问题而存在着引发通胀的较大风险。

经济发展难度比前增加。这是常态化发展时期,较之超常态发展时期的逻辑必然。超常态发展时期的一些习惯做法,甚至是经典的做法,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常态化发展时期,有些甚至将产生副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区域发展战略、发展举措等,或均需较大调整。

(节选自卓勇良:《常态化发展时期的到来》,全文见《浙江经济》2014年06期)

[责任编辑:武洁]
标签: 卓勇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