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解码华润:由两根金条起家的万亿资本帝国(6)

此外,并购后的业务整合也成为华润集团的一大考验。以医药为例,自2000年以来,华润通过整合东阿阿胶、华源集团、三九集团等一批医药巨头快速成长,并提出“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口号。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华润并购策略还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未上升到战略高度,其初衷在于做大体量,以致整合后并未塑造出核心竞争力,如同小舢板拼凑出的航空母舰,大而不强。

另外,华润迅速做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借资本优势大肆购并,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一般而言,华润选择的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没有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和产业方向的代表。但收购容易,可随后的整合就不是仅靠雄厚的资金能够解决的,华润在不少并购案中,就被指在企业重振、文化磨合等方面遭遇不小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华润新帅傅育宁一直被称“非常了解市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不止一次地提及市场的作用。“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更多的是考虑市场需要,我们推出的产品只要市场有真实的需求,我们就会推出这些产品。”傅育宁于2006年向媒体表示。

“我们在过去30年里已经证明,国有企业可以走市场道路,可以在商业市场上通过服务于市场同时为股东实现回报来进行有效的竞争。这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发展模式。”傅育宁去年在接受采访时称。

相比之下,通过金融杠杆和收购兼并壮大资产的华润集团,显得就有点沉闷。“华润集团给人的整体感觉比较封闭,更像政府的一个分支,开放性较差。”一位张姓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而这种封闭式的公司,滋生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招商局集团和华润集团都有着“多元化”的共同基础,傅育宁突降华润,引发较多外界猜想,较集中的观点认为,短期内还是为稳定军心。腾祺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董事沈庆洪表示,华润集团旗下的业务分布清楚,发展模式和运营方面一段时期内未必会出现很大的改变。目前市场关注的是集团内部有没有其他涉贪人员及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作价过高的收购项目;另外,整个调查和过渡期会有多长也是未知数。综合来看,傅育宁成为华润集团董事长的最大作用是稳定该集团内部的军心。

从长远角度讲,上述张姓分析师认为,虽然华润集团曾称正在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将在充分发挥多元化企业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一批营业额过千亿、经营利润过百亿的战略业务单元,但傅育宁时代的华润集团,可能会从之前的疯狂扩张转至较为理性的重内部发展阶段。“傅育宁较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还有长期从事实业的经验和扎实的工科背景,曾成功整合招商局集团的大量资源。他或许将这种理想延续到华润集团,使其在内部的管理与改革更加深入。而傅育宁在招商局集团时大刀阔斧的改革观念移至华润集团,后者可能也会慢慢活泼起来。”然而,华润系用了30年进行扩张,接下来其要想收住狂奔的脚步并不那么容易。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