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年时间内,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将持续推进,目前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包括未来的进城人口,都有巨大的住房需求。住房保障应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成立这类政策性银行很有必要。”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也认为,过去十年,我国房价快速上涨,导致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亟需探索建立解决这类人群住房需求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在这一方面的确有较大优势。
发力保障房建设 有望盘活万亿公积金
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五年期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有40%的套数是用于棚户区改造。2013年,高层又提出了五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仅2014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就新开工470万套以上。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陈杰表示,据测算,即使仅考虑建安成本情况,棚户区改造计划将在2014年合计产生资金需求4200亿元到6300亿元。不少券商人士预计,如果此次住宅金融专项债券能成功发行,其发行量或将达千亿元,但是相对于巨大的保障房建设资金而言,似乎仍旧“杯水车薪”。
中国版“住房银行”,无疑是未来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等巨大资金需求的市场化出口,但是到底能解决多大的资金需求,还是取决于其成立规模、资金来源等。
对于中国版“住房银行”的资金来源,目前各方意见不一。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盘活住房公积金不失为一条较好途径,以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为基础,配以吸收住房储蓄和发行金融债券等融资渠道,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向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融资服务。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纳余额为2.1万亿元。在保证各地正常支取和贷款的前提下,全国可用于运营的公积金规模超过1万亿元。
连平表示,未来中国版“住房银行”走市场化的融资方式,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将住房公积金合理的纳入体系很有必要,目前这块资金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