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学者批官员唱多楼市:哪个国家房价涨得像中国一样(2)

同样,当被问到大城市的高房价会不会成为阻碍城镇化因素时,又一位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说,“房价比较高的城市,农民怎么买得起房的问题,可以分两步说。当然会有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进城,他们不用你操心,你买不起的房子,他恐怕都买得起。”虽然后面谈到了农民工进城可能承受的房价压力,但副部长借富裕农民的购买力说事,表达的仍然是“房价不足忧”的“自信”。

毫无疑问,农民中肯定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购买力惊人。只是在当下宣传的城镇化中,他们代表多大的购买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撑远远脱离户籍市民购买力的高昂房价?如果城里人承受不了,农民却毫无怯色,那岂非证明今日中国已不存在饱受诟病的“城乡二元结构”?

住建部的官员和专家一说到房价高或者因为过高而可能暴跌时,就会忘记了常识甚至忘记了专业探讨的规范,有其难言之隐:正是当下楼市前景不明,购房者踌躇观望,崩盘的声浪逐渐升高,逼得住建部人员纷纷出马,频频唱多都顾不上逻辑是否成立。

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住建部官员说什么,而是类似担忧会不会影响国家决策,令刚刚起步的经济转型和配套改革,重新回到被房地产绑架的老路上去。证监会最近放行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A股市场上房地产、银行、钢铁、水泥等或者产能严重过剩,或者债务风险潜伏的行业闻风一起大涨,股价的抬轿者希望传达的会不会就是这样的信息?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让囚徒面对一扇紧闭的大门,不开门出去,就得死,打开却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结果囚徒选择的几乎都是宁可死,也不开门,因为不确定的危险比确定的死亡更可怕。在中国,楼市走到今日,已经成为如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牵引着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牛鼻子,走向一个谁都知道不可收拾的结局。但从官员到专家,许多人都宁可追随之,而不愿意面对现在挤破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局面,哪怕它肯定不会像听任泡沫越涨越大最后爆炸那么危险。(顾骏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楼市   妄想   中国城镇化   官员唱多楼市   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