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油气专家、易贸研究中心常务副总钟健也认为,成品油进口逐步放开后,并不会对两大石油企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两大石油企业已建立完善的分销体系,上下游企业盈利互动已基本成形,恢复成品油进口不仅不会冲击两大石油,反而有助于在国际油价低廉时形成国内合理的价格体系。"
热点三:管网独立 淡化行政色彩
目前备受关注的能源领域改革思路还包括,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对此,有多位专家表示,如果不从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上彻底地进行改革,单纯地从定价方法、定价参考标准等细枝末节上花工夫,所得结果肯定不完善,能源格机制还是会遭到社会的质疑。
刘满平表示,能源行业属于基础性产业,长期以来政府通过控制贷款规模、土地指标、产能数量、项目审批、价格管制以及能源企业领导人任命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对其进行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管理。改革后,政府职能将得到进一步转变,许多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被取消,政府决策也不再由单一部门自主决定,而是综合各方意见后进行决策,政府运作透明度得到提高。同时,政府对能源领域微观的直接的管制或干预行为将会大大减少,市场化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认为,在能源领域,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是摆正政府参与能源市场的位置,将有益于能源价格进一步改革。
热点四:将推动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决定》中第22条表示,国家将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对此,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通过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适度提高能源价格,可以缓解当前经济、能源、环境三者失衡的矛盾。
记者了解到,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一直在推动。2012年发改委推动阶梯电价在全国推行。今年初,电煤并轨,煤炭价格实现完全市场化。随后,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调价周期缩短,更加紧跟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形成也更趋市场化。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能源局正试图从大用户直购电来突破电改,由用户与电厂直接谈判,确定用电量和上网电价,用电企业还要支付给电网企业一定的过网费(包括输配电价和网损)。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建议加快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加快发电环节两部制的电价改革,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对于能源改革,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改革不能避重就轻,必然涉及到能源价改,在能源领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体现,进一步放开竞争环节的能源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