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试论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养成路径

【摘要】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存智慧的总结。领导干部节俭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重大的当代价值,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是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强化国情教育、强化自律意识、强化制度约束,是养成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领导干部 节俭意识 养成路径

2013年年初,习近平在一份新华社的《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作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3年1月20日,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充分认识狠刹浪费之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好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反对浪费之风,上任之后其迅速采取行动倡导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在中央领导们的率先垂范之下,在我国掀起了一股颇有声势的“反对奢侈浪费的风暴”,许多国家机关劲吹节俭风,以往高档消费、奢华消费的餐饮、娱乐等场所冷清了许多,反对奢侈浪费的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节俭意识的时代内涵及当代价值

节俭意识的时代内涵。在当前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养成节俭的意识,才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才能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持久的保障。勤俭节约历来是人类公认的在消费领域的伦理需求,任何时代、国度和地区均将勤俭节约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中国,始终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加以倡导,传统中就有“勤俭持家”、“勤俭治国”之说。所谓的节俭,就是在收入十分有限的前提条件下量入为出,根据收入控制支出的规模,对自己的贪欲进行节制。节俭意识本来属于道德领域的范畴,一个人、一个机构是否节俭,体现的是这个人或者机构的作风和道德。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经济实力得到较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但是节俭的意识不能丢,领导干部一旦走向节俭的方面—奢靡,就容易造成国力的虚弱,一个家庭或者组织一旦奢靡成风也必定走向虚弱,许多年艰苦奋斗的功劳可能“坐吃山空”,节俭意识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表征,一个社会越是具有节俭的风气,表明这个社会越是文明。

奢靡是一种颓废的非健康的精神状态,节俭是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精神状态。在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时,国家经济实力非常虚弱,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十分低下,节俭不仅是一种精神要求,而且是一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得以的选择,在经济十分困难的前提下节俭成为一种被迫的行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取得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此时,勤俭就不再是单纯的不得以的选择,人们可以选择勤俭,也可以选择不勤俭,勤俭就成为一种我们应该倡导的可贵精神。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勤俭通常和一个组织、一个人的乐观、进取、积极等精神密切相连,如果一个组织和个人任意挥霍浪费资源,从客观上看往往就是消沉、颓废的代表。为此,如果在物质丰富起来之后丧失了节俭意识,就意味着沉沦和腐败的开始。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奢糜成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不思进取、腐化堕落的社会,而一个勤俭自强的社会就是对劳动高度尊重、珍惜的社会,具有勤俭风尚的社会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奢靡是一种腐朽堕落的精神状态,勤俭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追求。归根到底,勤俭是人们的价值观的一种反映。价值观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目标。勤俭节约能够创造和积累财富、节约钱财,提升经济实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勤俭节约能够陶冶人们的心灵情操、锤炼人的品性意志、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财政也得到了相应改善,但并不代表党政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可以奢侈浪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许多民众还没有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党的十八大“改善民生”的承诺,还需要国家付出许多。在当前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学习践行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紧要关头,节俭不能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一句空话,节俭意识要深入到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头脑、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上,让勤俭成为一种官场和“社会场”上的风气。

节俭意识的当代价值。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存智慧的总结,在生产力低下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的时代,通过节俭节约了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物质条件、财政收入比过去好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但是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还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在全社会提倡节俭意识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节俭意识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养成节俭意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目前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节俭意识,才能建立资源节约型公民经济体系,全体社会才会形成信心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否则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难上加难;第二,养成节俭意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得到较大程度和较快速度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对生态资源的掠夺上的,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严重破坏,只有养成节俭的意识,减少对生态的掠夺性开发,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领导干部   路径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