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在"风口浪尖"紧盯"转型"发展(3)

--走进鄂尔多斯•转型篇

数据显示,鄂尔多斯继续保持在内蒙古的领先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7亿元,增长10%,总量居全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80亿元,同比增长13.1%,总量居全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0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8645元,分别增长9%和13%,两个收入总量均居全区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增长8.8%,增速居全区第三。1-7月份,地方财政总收入479.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9.5亿元,同比增长0.6%,总量居全区第一。

因煤而兴的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财政总收入近50%。在煤炭产能大幅增长、国际煤价暴跌、国内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为什么还能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认为,秘诀就在“转型升级”。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一煤独大”也曾经是困扰鄂尔多斯发展的“瓶颈”。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鄂尔多斯市很早就主动采取有力措施,通过转型发展来避免“资源陷阱”。

早在十年前,鄂尔多斯还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委政府就以壮士断腕的态度,控制煤炭产能,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把创新转型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动力,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云光中说。

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并不意味着放弃资源型产业,而是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资源支撑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鄂尔多斯是在重拳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支柱产业,有实力打造自治区乃至国家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长廉素说。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现场夜景。

据统计,近10年,鄂尔多斯市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符合全市产业布局的焦化、炼铁、小白灰、电石、铁合金、水泥、小煤窑企业近2413户,产能5070万吨。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煤炭工业走向集约化,地方煤炭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601户整合到了42户,单户平均产能由2000年的不足5万吨提高到了300万吨以上,机械化综采率提高到90%以上,资源回采率提高到75%以上,煤炭洗选率达到80%。

通过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鄂尔多斯初步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在沿黄河沿交通干线集中打造了一批工业集中发展区,推动产业大型化、集中化、高端化发展,形成了以18个工业园区为重点的产业带。全市建成自治区级重点园区8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6个、企业17户。

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300万千瓦。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天然气产量达到259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在建产能216亿立方米。集中打造全国重要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着力发展煤制油、煤制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煤转化项目,形成煤化工产能近千万吨。

发展非煤产业,鄂尔多斯把重点投向新兴产业,上半年非煤产业完成投资775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7.2%,引进企业紧紧锁定在世界、国内500强企业和高精尖技术产业上,初步形成以奇瑞汽车等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以京东方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宏大太阳能等为龙头的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主导产业。

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份全市非煤产业完成增加值39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9%。煤化工产业完成增加值49.5亿元,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4.9亿元。

契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鄂尔多斯市转型取向十分清晰:重点建设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新型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铝循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以18个工业园区为重点的产业带和以城市核心区、旗府所在地为主的城镇化发展带;培育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鄂尔多斯   转型   农转非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