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正文

有家有学有为,让流动党员“星火成炬”

党建创新2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提高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流动党员是散落在各地的“星火”,需以党组织为基,密织“有家”管理网络,丰富“有学”赋能渠道,搭建“有为”实干舞台,以心连心汇聚“流动”力量,让流动党员真正“流动不流失”。

聚“流”成炬:密织组织管理网络,让“加入”变“融入”。无论流动党员身在何处,党组织永远是最坚实的依靠。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对流动党员的纳管能力,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确保每一位流在他乡或流入本地的党员找得到组织。完善“跨省流通+市县统管+镇街接转+组织纳管”的四级管理服务体系,确保每一环节可追溯、可推进、可落实。建立双管联动机制,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互联,实现流动党员情况互明、信息互通、管理互联。健全纳管地“镇级统筹、组织跟踪、党员结对”的管理模式,通过线上信息系统动态掌握和纳管流动党员情况,线下走访实时收集需求和问题,为流动党员提供及时的服务和帮扶,让他们安居乐业。建立“一人一档案”,落实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制度,吸引他们参与活动,推动纳管党组织做好“融入指数”测评,切实让流动党员从“加入”纳管党组织转变为“融入”纳管党组织。

强“学”赋能:拓展教育培训渠道,让“成长”变“成才”。无论流动党员身份如何转变,都要始终保持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定期开展流动党员培训,同时开拓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渠道,为流动党员提供更便捷更多选择。定期排摸登记补课名单,为流动党员查漏补缺,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了解流动党员需求,按需为流动党员提供党的创新理论、党史知识、职业技能提升等多种培训课程,激发学习动力。巧借节假日开设“假日补课”,按照一次专题学习、一次座谈交流、一次建言献策、一次志愿服务的“四个一”规定动作,充实补课内容。善用线上学习平台,梳理学习强国、红船党课直播间、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向流动党员推荐学习内容,让流动党员可以碎片化时时学、处处学。活用“走访服务+送学上门+理论宣讲”的服务形式,确保流动党员教育无死角。

以“为”践诺:激活示范引领责任,让“有为”变“作为”。无论流动党员从事何种职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绝不动摇。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其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基层中参与治理、在群众中带头示范,为当地建设贡献力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红色阵地,搭建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管理,招募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日常分发活动信息、志愿者需求,提供让流动党员参与网格管理、志愿服务等工作的渠道。成立流动党员党建项目,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小候鸟暑托班”等实践活动,让流动党员深入一线投入基层治理,增加与群众的交流与联系。形成全链条的跟踪记录,建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兑换制,对于服务到位、表现突出、参与度高的流动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其获得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流动党员想作为、要作为、敢作为的动力。

(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 蒋贝蕾)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