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民生诉求“千差万别”,形势政策“千变万化”,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落实,都牵动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干部应秉持“事毕不松懈,功成不停步”的信念,坚持“审视复盘”,勇于“突破自我”。只有“常回头”,基层工作才能“不迷路”;唯有反思不止、改进不停、实干不懈,让反思的“警示洪钟”长鸣于心,才能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工作朝着更高质量、更优服务的方向稳步前进。
回头看问题,精准定位工作痛点。解决问题固然关键,但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样重要。在基层工作中,若仅停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盯着眼前的“小麻烦”,而对问题背后的本质“视而不见”,看似“立竿见影”,实则“扬汤止沸”,未能触及根本。以“抽丝剥茧”的耐心、“条分缕析”的细致,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发掘深植于乡村肌理中的真实问题。少一些“浮躁气”,多一些“钻研劲”,树立“务实”作风。唯有找准“病灶”,才能实现“药到病除”“防微杜渐”,推动基层工作行稳致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回头审方法,创新高效工作模式。高效工作离不开科学方法,反思改进方能行稳致远。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多变,需不断审视既有工作方法,使“接地气”成为提升效率的“加速器”。摒弃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工作思路,真正从群众需求和现实情况出发。一方面,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走进群众家中,倾听真实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问策”的转变;另一方面,勇于反思,以新视角、新策略优化工作方法,善用数字技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高效配置公共资源。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形成一套简洁高效、贴合实际的工作模式。
回头观成效,校准长远工作方向。“观成效”,既关注当下,也着眼长远。当下成效,聚焦于“即时成绩单”——看政策是否迅速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项目是否达成阶段性目标,资源调配是否精准匹配当前需求,以此评估工作的即时价值。长远成效,则需放眼未来,思考当前工作对区域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持续影响,是否为后续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是否能为长远进步提供“源源动力”。唯有如此,工作才能经得起人民评判和时间的考验。
(浙江省永康市象珠镇综合办干部 柳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