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至12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2025年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培训班设置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安全保密教育等课程。
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组织部门肩负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把加强党性鉴别贯穿选人用人始终,更要积极推动鉴别成果有效转化,锤炼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过硬的骨干力量,为党的事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春江水暖鸭先知”,党性鉴别结果有没有得到运用,直接影响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选人用人导向的认识和评价。加强党性鉴别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引导干部将提升党性修养放在首要位置,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树牢正确政绩观。要把对党忠诚、格局宽广、不谋私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让党性不纯、信仰摇摆、作风虚浮的干部挪位子、受警醒,不简单以能力大小作评判,更要以党性过硬为标尺。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把为民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同时,要建立鉴别结果与干部教育培训联动机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诊断清单”开出“良方”。针对党的创新理论学得不深、悟得不透的干部,须强化思想淬炼,丰富理论武装,帮助提高政治素质;针对党性觉悟不高的干部,须强化苦难磨炼,放到急难险重岗位上摔打,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锤炼坚强党性;针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须强化实战锻炼,加强斗争精神和工作本领养成。推动“什么样的干部可堪大用”与“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实现相互转化,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党性鉴别不能“一鉴了之”,更应将其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清晰指引。及时将干部在境界格局、忠诚本色、廉洁自守、为民情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记入日常监督台账,建立观察、提醒、反馈机制,做到靶向监督、有的放矢。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抓手,切实发挥党性鉴别在干部监督管理上的先导作用。(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