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纵横 > 正文

“阳明心学与现代生活”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市举行

11月15日至16日,“阳明心学与现代生活”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市晋安区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举行。本次会议由福建江夏学院主办,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福建省监狱工作协会、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福建省光合社会工作中心联合举办。

来自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30余所高校,王阳明“五省行迹地联盟单位”以及浙江、四川、贵州等十余个省(区市)司法行政系统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实务精英齐聚榕城,围绕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深入研讨,重点探寻其在精神修养、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路径,尤其聚焦特殊群体教育的实践创新。

11月15日上午8时20分,研讨会开幕式在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弘毅中心一号报告厅举行,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敏辉主持开幕式。福建江夏学院校长魏远竹教授在欢迎辞中指出,作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福建江夏学院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2019年成立的阳明学研究院已举办一百多场读书沙龙和学术交流活动,并与相关单位成功举办三届东南阳明学高峰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校与榕城监狱、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合作开展的阳明心学罪犯教育改造试点项目成效显著,监狱罪犯违规率显著下降,成为心学实践价值的生动印证。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院长付少军教授作为联办单位代表致辞,指出阳明心学运用于特殊群体教育的现实意义,研讨会延续特殊群体教育专场,将进一步助力阳明心学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深度融合。著名阳明学研究专家、浙江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钱明研究员作为学者代表发言,他结合其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学者传承心学智慧、践行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

企业微信截图_17634411858355

(大会现场)

开幕式后,学术研讨正式开启。首场报告会由厦门大学吴光辉教授主持,钱明研究员率先开讲。他以《地缘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明代心学与理学——从阳明心学入闽谈起》为题,结合王阳明在福建的行迹史料,系统梳理了心学在八闽大地的传播脉络,这一梳理引发了在场闽籍学者的强烈共鸣。随后,陈立胜教授以《“我们”问题:一个阳明学答案》作专题分享,从群体伦理视角解读心学智慧,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构建提供了思想启示。第二场主题报告延续高学术水准,研究视角立体。吴光辉教授以《文明互鉴视域下王阳明思想在明治日本的接受》为题,拓宽了心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华侨大学杨少涵教授的《王阳明论“未发已发”》、西安交通大学张培高教授的《“至善者,心之本体”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紧张及其和解》,分别从核心范畴解析、思想渊源梳理角度,深化了心学理论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涂秀虹教授以王阳明手书《南泉庵漫书》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细致的文献考据,还原了心学思想形成的历史场景;宁波财经学院邹建锋教授的《福建区域阳明心学人物考》,系统厘清了闽地心学传承谱系,为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日下午,研讨会同步开设三个平行论坛,其中“阳明心学与特殊群体教育”专场紧扣司法实践需求,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阳明学研究”“阳明后学及相关议题研究”这两个分会场分别从经典解读、跨域应用等角度,充分展现了心学研究的活力。三场专题研讨并行推进,思想碰撞激烈,学术成果丰硕,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

“阳明心学与特殊群体教育”分会场设置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两个环节,由福建警察学院欧渊华教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樊国福教授、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胡仕荣校长等轮流主持,四川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毛新所长、《中国监狱学刊》曾小滨副主编担任点评嘉宾。理论界与实务界代表展开深度交流。报告会环节,贵阳市王阳明法治研究会会长胡光胤以《王阳明法治理念与当代社会治理》为题,搭建起心学与法治建设的沟通桥梁;广西王阳明研究会会长王梅林结合实践经验,阐述《唤醒良知,拯救人心——阳明心学在监狱改造罪犯的运用》的主要观点;邓小琴副教授则从阳明心学在罪犯教育工作主客体中的双向应用展开论述。讨论环节,聚焦阳明心学与罪犯教育、戒毒矫治、社区矫正以及民警修身等实务话题,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张利教授、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教官林明、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教师刘苑竹等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阳明心学在特殊群体教育中的运用思考;福建省榕城监狱林赞和、江西省洪城监狱刘晰就监狱阳明心学教育改造罪犯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互动,为阳明心学运用于特殊群体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思路。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教官柯伟鹏以致良知以立身切入,阐述王阳明的良知哲学对监狱民警修身的启示,闽西监狱民警张湾则提出了提升监狱民警职业素养的实践路径。钱明研究员在专场点评中高度评价:“本场研讨成功实现了阳明心学从学术殿堂到司法实践的有效转化,为特殊群体教育矫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人文方案。”该专场研讨的相关实践案例已引发司法行政系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阳明学研究”分会场由陈立胜教授主持、张培高教授点评,研究内容兼具历史纵深感与时代创新性。中国朱子学会阳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山梁的《王阳明〈告谕福州父老子弟〉佚文考》,深入挖掘了王阳明与福州的历史渊源;武夷山詹相文、福建江夏学院邱维平等学者的发言,围绕“阳明与福建”展开专题研讨,精准契合了本次会议的地域特色;北京师范大学郭夏、南京大学赵妍妍将心学与AI伦理、心理治疗相融合,彰显了传统思想的现代适配价值。

“阳明后学及相关议题研究”分会场由华侨大学杨少涵教授主持、曲阜师范大学林桂榛教授点评,展现出儒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林桂榛教授的《王阳明“良知说”与孟子之差异》、贵州省委党校崔树芝教授的《黔中王门孙应鳌“格物说”发微》,进一步推进了心学思想的源流研究;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陈醇的《破心中贼——阳明工夫论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绍兴市马士力的《阳明文化进校园实践路径》,拓展了心学的应用范畴,切实达成了“传统智慧服务现代社会”的研讨目标。

11月15日17时,闭幕式于弘毅中心一号报告厅举行,各平行论坛代表向大会分享了相关研讨成果;杨少涵教授为整场大会进行学术总结,对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予以高度肯定。11月16日上午,参会嘉宾开展现场研学活动,实地感受八闽文脉与阳明心学的精神共鸣。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阳明心学研究搭建了跨领域、跨地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更以“特殊群体教育”专题为突破口,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司法行政领域的人文关怀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据悉,本次会议成果将汇编成册,相关实践经验将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推广,持续放大研讨会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

(林莹)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