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民服务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这句朴素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庄严承诺,必须在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奉献中,持续擦亮初心底色。
一辈子为民服务,就要扎根岗位,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为民服务植根于日复一日的履职尽责。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窑洞医生”路生梅,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默默践行“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诺言,像一枝梅花,扎根黄土地,即使退休后,仍然在一线诊疗服务,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精神。这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当把岗位视为干事创业的舞台,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实做深,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积蓄不平凡的力量。只有将为民之心融入日常,把利民之事做在经常,方能久久为功,成其久远。
一辈子为民服务,就要甘于奉献,在牺牲中彰显价值。奉献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后,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带着乡亲们一头扎进高山,攻坚天麻种植技术,甚至在实验中失去两根手指也毫不动摇。他去世时工资卡仅剩38.83元,却为当地创造了超5亿元的产业价值。他用一生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崇高境界。党员干部当以“无我”之心成就“大我”之境,看淡个人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将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
一辈子为民服务,就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提升本领。时代在发展,人民的需求在变化,服务的方式也需不断创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创新推出的基层治理模式,将经验丰富、威望高的退休老支书组织起来,成立“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倾听群众心声,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历史积怨,手把手传授年轻干部群众工作的诀窍,成为政策落地的“宣讲员”、矛盾化解的“润滑剂”、干群连心的“粘合剂”,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人难找、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的困境,让乡村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辈子为民服务,考验的是毅力,锤炼的是党性。杨善洲退休后植树造林,孔繁森扎根雪域奉献终生,邓稼先隐姓埋名铸就国之重器……历史的榜样与今天的楷模交相辉映,共同诠释着真正的为民服务,是终身的修行。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时刻叩问初心,将“一辈子”的承诺化为“每一天”的行动,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如此方能书写出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人生答卷。(韩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