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典型经验 > 正文

“工业+运动”双轮驱动城市转型

县域经济

作为曾经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的工业区域,湖北省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在推进城市转型过程中,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创新推动工业遗产资源与户外运动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工业+运动”双轮驱动战略,逐步实现产业升级、生态修复与文旅发展的协同并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盘活工业遗产:从“废弃矿山”到“运动沃土”的蝶变

面对矿产开采留下的大量工业遗迹,开发区・铁山区以“保护优先、活化利用”为原则,积极推动工业遗产功能转化与价值提升。以4A级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该区域已从单一的采矿遗址,转型为“工业遗址群—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项目的核心载体。废弃矿道改造为山地越野赛道,采矿平台成为极限运动体验区,工业设施与运动场景的有机结合,既延续了工业文化脉络,也激活了场地新的生命力。此外,老旧厂房、铁路支线等工业元素也被融入轮滑特色小镇和体育场馆建设,形成“一步一记忆、一处一场景”的独特风貌,推动工业遗产从静态保留向动态利用转变。

整合多元资源:构建“工业+运动+文旅”融合生态

在“工业+运动”框架下,开发区・铁山区系统整合山水、体育与文旅资源,打造多业态联动的融合发展体系。一方面,依托父子山、熊家境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及大冶湖优质水域,打造“山地+水上”立体运动场景,持续举办环大冶湖公路自行车赛、马拉松、“天元钓技大武台”等品牌赛事,实现自然景观与体育体验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以工业遗产为纽带,串联工矿文化体验与生态康养等功能,规划建设极限运动核心区、生态康养休闲区、工矿文化体验区及配套设施区,形成“运动竞技+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从简单叠加走向深度融合。

打造特色品牌:以赛事IP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品牌赛事是“工业+运动”模式落地的重要支撑。开发区・铁山区围绕工业特色与运动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影响力的赛事IP。依托轮滑特色小镇,连续承办中国速度轮滑系列公开赛总决赛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赛事,累计吸引线下游客超20万人次;利用工业遗址改造场地,打造轮滑轻极限运动周、摩托车越野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形成独具吸引力的户外运动集聚区。同时,“全国老年气排球之乡”品牌持续发挥效应,气排球城市超级联赛连续三年举办,参与规模不断扩大。这些赛事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如“天元钓技大武台”和冬捕节活动带动产值超亿元,线上直播累计浏览量超4亿人次,也显著提升了区域知名度,强化了“工业运动之城”的公众形象。

完善配套赋能:为融合发展筑牢基础支撑

为保障“工业+运动”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开发区・铁山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在硬件方面,除改造升级工业遗址与运动场地外,还统筹推进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运动主题酒店与特色餐饮街区,优化交通接驳,提升整体体验;在软件方面,建立“赛事服务+文旅咨询”一体化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团队负责赛事组织、游客接待、安全保障等工作,并挖掘工业文化与民俗内涵,开发文创产品与运动衍生品,丰富文旅供给。此外,推动轮滑、乒乓球、山地越野等体育资源与周边景区、乡村旅游点联动,推出“运动+研学”“运动+乡村游”等主题线路,拓展“工业+运动”的辐射范围,助力区域从单一运动功能区向综合文旅度假区转型。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运动文旅新城,开发区・铁山区通过“工业+运动”的创新实践,实现了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协同提升。未来,随着“工业遗址群—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等项目深入推进,开发区・铁山区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首个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复合型户外运动目的地,以“工业记忆”融合“运动活力”,持续书写城市转型的新篇章。(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文旅局 江训文 黄旭桂)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