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让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连日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在各地各部门宣讲,并与基层干部群众互动交流。让全会精神走进“寻常百姓家”,要做到接地气、沾泥土、暖民心,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得上的内容、能感知的实效,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吃透政策,用“接地气”的解读传递精神。这既要求语言上的“口语化”,更要求对政策的精准把握以及在融会贯通基础上的“深入浅出”。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学深悟透,把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掰开揉碎,搞清楚“为什么提”“提了什么”“要怎么做”,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在语言转化上,要练就“说群众话”的本领,用“种粮补贴怎么涨、特色产业怎么兴”替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抽象表述,用“老旧小区怎么改、养老服务怎么优”解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政策内涵。以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阐释政策红利,全会精神自然能从“文件上”走到“群众心里”。

深耕调研,用“沾泥土”的内容回应期盼。宣讲内容若脱离群众需求,即便讲得再“精彩”,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党员干部要走出会议室,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搞清楚群众最盼什么、最急什么、最愁什么,摸准群众“需求脉搏”。坚持内容上“精准滴灌”,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宣讲内容也应“量体裁衣”。面对返乡创业青年、社区居民、企业职工,要分类解读“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完善社区治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政策部署,让全会精神与群众的“急难愁盼”呼应,让不同群体感受到政策温度。坚持“双向互动”的沟通交流,做好“线上线下”意见收集工作,线下通过上门走访、“板凳恳谈会”,线上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留言等方式,让群众“出题”,宣讲员“答题”,把“群众想听的”和“政策要讲的”结合起来,让宣讲内容既符合全会精神,又贴近群众生活。

实干担当,用“暖民心”的行动惠民利民。不仅要让群众了解政策,还要让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让全会精神转化为“为民干实事”的实际成效。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效字为先、实字为要,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铆足干劲、锐意进取,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到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工作一线,抓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下沉,主动上门为企业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求实效、谋发展,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压实责任、跟踪问效,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从办好“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干到实处,让宣讲的“政策温度”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徐玲玲)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