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1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海北公司已完成6座变电站“黑灯工厂”模式的改造并实现平稳运行,不仅验证了智能化运维的稳定性,更在人力优化、效能提升上交出亮眼答卷,为青海新能源规模化智能运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黑灯工厂”的全面落地成为海北公司发电量突破的核心驱动力。公司依托青海公司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了煦光330千伏变电站、舒乘光伏电站等场站的远程集中管控,运维人员通过屏幕即可实时监测万余块光伏板及储能电池组的运行状态。针对高原气象多变的特点,公司持续优化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结合卫星云图与现场微气象数据动态调整发电计划,将预测偏差率控制在5%以内,每月减少电量损失超300万千瓦时。“智能系统就像给设备装了‘智慧大脑’,以前人工巡检每天要走2万步,现在电子狗巡检效率提升3倍,故障响应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小时。”维保部负责人介绍。
集控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现场缺陷、零支路等相关问题,电站电子狗智能巡检系统通过AI算法,自动优化无人机巡检路径与电子狗测温频率,设备隐患识别准确率突破98%。两座变电站设备完好率稳定在99.8%,较试运行前提升0.5个百分点;91万千瓦装机的日均发电量较传统模式增加1.2%。青海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两座变电站AGC/AVC指令响应合格率达100%,成为区域电网调峰的“稳定器”。
“黑灯工厂”投运后,通过远程监控、智能巡检和自动控制系统,运维效率提升3倍,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有效降低了高原作业安全风险。这一智能化运维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公司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助推青海省能源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能(海北刚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