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 > 正文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价值意蕴

【摘要】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既是纪检监察机关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应对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战略抉择,又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及时精准发现和纠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严查风腐交织问题,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实现风腐同治、系统纠治。

【关键词】大数据 信息化 正风反腐 监督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①将数字技术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度融合,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把监督贯穿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项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纪检监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具体要求②。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③,不仅锚定新时代制度建设的战略方向,而且凸显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的历史必然性。随着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不仅极大影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损坏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任重道远。

更好发挥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④为以大数据信息化等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正风反腐,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全球数字化浪潮深刻重构治理范式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超越工具范畴,成为驱动治理理念革新、规则重塑和能力跃迁的关键变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层面,而且在于通过数据要素的深度整合,破除信息壁垒与治理困境,从而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推动正风反腐实践。

驱动治理范式转型。当前,治理工具需具备跨领域协同、全流程穿透和精准化预警的能力。数字技术的介入,可为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构建覆盖权力运行全周期的数据资源体系,提升监督的全程性、前瞻性和精准性。依托人工智能算法与区块链技术,将制度规则转化为可操作的代码逻辑,形成制度执行、过程留痕、异常预警、责任追溯的闭环治理链条。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治理不断动态调适,治理能力加速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变革,回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求,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四梁八柱”逐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监督网逐步形成,有效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结合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有助于打通理顺堵点难点,促进各类数据资源对接共享,不断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才能找准方向、扎实推进。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等数字技术,可以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科学评估工作成效,更好发挥党委(党组)领导作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细落实,使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大数据信息化与正风反腐工作深度融合,构建权力运行监督大数据平台,对权力运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督,既可管住乱用权力、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又能管住不会用权、不愿用权的失职行为,从而不断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个纵横交织、全面覆盖的系统。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通过构建高效的监督信息收集、深度分析、精准研判及广泛共享机制,能够有力破除各类监督之间的障碍,促进各监督主体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力量整合。这不仅能够大幅扩大监督的覆盖面,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而且能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穿透力,实现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凭借智能、精准、高效的特征,大数据信息化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工作,赋能监督执纪执法。

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大数据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从信息化和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构建、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创新运用等多个维度,对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转型作出系统部署,出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7年)》等文件,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的数字化实践提供行动指南。数字技术已深度嵌入监督执纪执法具体实践,成为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强大引擎。通过构建智能化监督平台,整合海量数据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精准锁定腐败问题线索,有效打破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及时、覆盖面有限等瓶颈。尤其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模型,能够快速筛查出异常数据,精准识别潜在腐败风险点,为监督执纪执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助力纪检监察工作“三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正风肃纪反腐能力。”⑤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作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全要素覆盖、全流程贯通、全领域标准、全系统共享,推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工作更加精准、规范、高效。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既是纪检监察机关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应对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战略抉择,又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的创新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带领全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旧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推动风腐同查同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关系表明,治理不正之风、违法乱纪和腐败问题绝不能割裂开来,必须一体推进、同查同治。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及时精准发现和纠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严查风腐交织问题,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实现风腐同治、系统纠治。

治理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与传统类型腐败相比,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手段和形式不断变异、翻新、升级,具备较强的伪装性、欺骗性与迷惑性,极大增加了发现、甄别和查处的难度。部分腐败分子借助 “影子公司”“虚假贸易”等隐蔽方式进行利益输送,还有的利用加密通讯、虚拟货币等技术手段逃避监督。人力盯防与个案追查的“人盯人”“案查案”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此类复杂情况。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织密监督网络,通过数据调取、关联分析、异常检测、模式识别和远程取证等,可以在数据分析中“溯根源”,通过数据关联等识别“白手套”、发现“利益链”、找到“代理人”,有力破解发现、取证、定性难题,精准揭开腐败的“新马甲”“隐身衣”。

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常态化长效化,需要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大数据技术能够消除“数据烟囱”和“数据孤岛”,有效整合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务数据和各类纪检监察数据等海量信息资源,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腐败行为的潜在规律,精准识别腐败问题线索。这不仅有助于纪检监察机关深化对腐败新动向的研判,而且能显著提升查办案件的效率与精准度,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常态化长效化。

【注释】

①《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新华网,2021年9月26日。

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年1月8日。

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4页。

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7页。

⑤《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人民日报》,2025年1月7日。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