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其发展质量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理念是突破人才发展瓶颈的密钥。《建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建立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与资源统筹,推动高校学科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能让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有的放矢。如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科技攻关任务,打破科研院所与市场之间的壁垒,使人才创新成果能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让创新理念贯穿人才“培养—使用—产出”全过程。
协调理念为人才布局提供科学指引,破解人才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建议》提出“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要通过优化高校布局与科研平台设置,在资源密集地区打造人才中心集群,同时建立人才协作机制,引导人才向中西部和基层流动,满足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城乡治理领域,推动人才下乡服务与创业就业,让人才资源在城乡双向流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开放理念有助于拓宽人才视野,提升人才竞争力。《建议》提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彰显我国以开放姿态聚天下英才的决心。通过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不仅能带来先进技术,更能促进本土人才在国际合作中提升能力。同时,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人才交流通道,让人才在适合的赛道上释放活力,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无论是创新培育、协调布局,还是开放引才,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人才工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从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到优化年龄限制政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从培育高技能人才与大国工匠,到建设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人才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拓宽,真正实现“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各领域人才有舞台”。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既符合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又回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人才在贡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循环。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要将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工作各环节,创新培育机制、协调资源布局、开放聚才用才,更好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当每一位人才的创新活力都得到充分释放,每一份智力资源都得到精准配置,我们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