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正文

练就党性鉴别的“火眼金睛”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在业务能力上,而大多是出在党性纯度不够上。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第一位修养,党性鉴别是选人用人要把好的第一道关口。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肩负着为党选贤任能的神圣使命,要像孙悟空那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加强党性鉴别贯穿选人用人各环节、全过程,鲜明立起由小见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鉴别标尺,确保选出来的党员干部,组织放心、人民满意。

拓展“由小见大”的眼光,见微知著鉴别党性。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小”与“大”是辩证的,小事小节绝非小事一桩,它与大事大节紧密关联,是党性原则的直接体现。正所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党员干部不以小事小节为意,党性原则就会被逐渐弱化,纪律意识就会被悄然侵蚀,最终往往会酿成无可挽回的“大祸”。加强党性鉴别,需要以“小切口”破题,从具体问题严起,在一件件“小事”中见党性、见作风。把时间维度拉长、空间尺度放大,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将考察视角从工作表现延伸至生活圈、社交圈,变“急时评判”为“平时考察”,做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对那些热衷“小圈子”、暧昧“小意思”、沉迷“小酒杯”的党员干部,全面、立体地分析研判,确保识得“庐山真面目”。

打开“由表及里”的眼界,洞悉本质鉴别党性。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党性鉴别涉及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辨识难、定性难。如果了解的情况都是虚假的、片面的,这样的党性鉴别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加强党性鉴别,由表及里的洞察力必不可少,不能就事论事,不能被其表象所迷、假象所惑。像九方皋相马一样,既看表面呈现的“好样子”,更重内在蕴含的“真里子”,做到“得其精而忘其粗”。抽丝剥茧、深挖一层,穿透一时一事的表象,通过“沉浸式”考察、“解剖麻雀式”分析,深度透视、精准评价和识别干部,真正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

锤炼“由此及彼”的眼力,睹始知终鉴别党性。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在群众眼里,扛重活、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公仆本色。对党员干部来说,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重大任务、突发事件、复杂局面,正是检验党性的“考场”。在脱贫攻坚一线,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加强党性鉴别,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做到以事察人、以事鉴人。建立一线考察纪实制度,在急难险重一线精准定位,通过嵌入式观察、伴随式跟踪,由点及面、串珠成链,由此及彼、系统集成,全面了解党员干部是否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鲜明树立“党性过硬者受重用、薄弱者受鞭策”的用人导向,让更多的干将闯将猛将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