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人才愈发成为创新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这就要持续优化全面创新的生态系统,完善支持人才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的生机活力,把人才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人才创新离不开开放包容的生态系统滋养,良好的创新生态催化爱才惜才、聚才用才的“强磁场”,吸引人才纷至沓来。人才作为创新活动中的关键变量,必须在政策供给、资源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首位保障。围绕发展定位和创新需求,精准推送人才政策,精准绘制产业图谱、科创平台分布图和“人才地图”,确保人才招引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适配。突出创新引领导向,有机链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全过程全链条推动人才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厚植创新土壤,增强人才集聚动力,通过打造集约创新的人才高地,形成虹吸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开创新路、广纳天下才。推进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打通供需两端,大力发展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破除“四唯”倾向,推动以“帽”取人向以才择人转变,不断激发人才潜能,更充分地担当创新中坚力量。
人才创新是系统化的运作体系,既要有集聚创新要素的支撑平台,也要有驱动创新的机制“引擎”。必须抓牢优质高能级科创平台,将之作为人才势能转化创新动能的重要通道。加强平台政策、技术、服务等资源一体化配置,推进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坚持以创新驱动统筹运用各方资源,外引内育优质载体,推动人才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运行体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供给能力。要从机制上保障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畅通人才流动、使用的渠道。建立支持人才创新发展的机制,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真正让人才挑大梁、唱主角。探索柔性用才机制,广泛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大力发展智力兼职、人才租赁。鼓励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难题攻关,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人才创新创造能力作用。聚焦“高精尖缺”领域,开辟科创新赛道。创新科研组织形态,组织协同攻关。探索建立人才岛、创新港、人才小镇,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好成长空间。注重示范引领创新,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鼓励“揭榜挂帅”“以赛引才”,系统构建协同创新的人才梯队。
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让人才引得进来,更让人才融得进来。擦亮人才服务招牌,建立健全“定制服务”工作机制,精准支持、主动服务。有效破解影响创新的“卡脖子”难题,赋予人才创新创造新能量。及时了解掌握人才的各类诉求,“一人一策”解决高层次人才个性化需求。在政策支持上用活用好激励办法。强化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分配激励,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市场化激励措施,调动人才积极性。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发挥好基金的牵引和撬动作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确保发挥最大效益。在收益分配上彰显价值导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创新成果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归属、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度,让有真才实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在服务联络上“超前响应、有求必应”。比“真金”更比“真心”,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服务。优化高层次人才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加强典型引领,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完善各类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不断增强人才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获得感。(赵 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