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画好思政育人“同心圆”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青春是什么?青春如“帆”,是弄潮儿向涛头立、展报国志的拼搏求索;青春似“火”,是点亮前行希望、绽放时代新光的灿烂华章。生逢伟大时代,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场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广大青年当求知探索长才干、笃行不辍讲担当,立志答好“何以青春”的时代答卷。

以初心践使命,以思政立德行。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活动紧扣青春爱国奋斗主题,结合新时代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伟大实践,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音乐舞蹈、互动分享等多样化形式,线上线下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毋负邦人期》的感慨分享、对话红旗渠人的温暖画面,无不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信念、信心;奥运冠军的励志讲述、九三阅兵参阅代表的深情演绎,无不激荡起深邃的思考、启迪和共鸣,这场求真、向善、富有哲思的大思政课释放出满满的正能量,画出了更清晰的思政育人“同心圆”。

回望当勿忘。巍巍中华,山河万里,水脉连着国脉。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数十万群众敢于“战天斗地”,自带工具口粮,奔赴修渠一线,在巍巍太行的悬崖峭壁间劈凿出震惊世界的“人工天河”,成为恩泽后人的工程。一泓清水向北流,悠悠碧水解民忧:南水北调宏伟蓝图的实现,让长江之水溯流而上,实现了跨流域、多水源的联合调配,为千万百姓送来了安全稳定的优质水源,成为治水兴水画卷中的浓墨一笔。精神无言,却昭示出生生不息的力量;信念无形,却足以支撑报国利民的使命担当。水脉孕初心,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治水实践,正是激励当代青年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学思以行践。青年正处于人生拔节生长的起步阶段,也是理想信念确定、心智健全成熟的关键时期。为青年群体指路引航,迫切呼唤科学理论的武装,也特别需要思政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行走于田间沃野、山川河流间的“大思政课”,既是培根铸魂的有效载体,也是立德树人的最好教材。以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伟大实践为生动教材,就是要通过一个个“大国工程”创新创造的故事,源源不断传递出可触摸的奋斗足迹和可感知的精神力量。山河青年志,青春正出发。青年,作为朝气蓬勃的象征和自强不息的代表,当深刻领悟大思政课中蕴含着的“真理之光”,善于从中悟得其法、觅得其要,读懂其中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价值,用其来涵养浩然正气,用其来丰盈人生储备;当努力把人生梦想的坐标嵌入国家发展的经纬,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更好融入报国之行,多一些恒心、信心、平常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乡村全面振兴一线、科技创新前沿、基层治理现场贡献智力、发挥光热,在祖国大地的广阔实践中亮一身脊梁、尽满满担当。

育人当不怠。各级各类学校要科学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和思政育人方法,系统理解“大思政课”何以为大的深刻内涵,研究探索如何善用“大思政课”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用理论讲思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等内容深植融入,激发更强思政引领力;坚持用实践讲思政,不断拓宽实践阵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创新融合,打造更多富有思想性、实践性的“行走的思政课”,帮助广大青年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递进升华;坚持用数字讲思政,持续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与认识规律,切实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推进“大思政课”内容与形式协同创新。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多昂扬澎湃,时代的图景就有多灿烂壮美!中国未来可期,中国青年未来可期,把青春华章奋力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更大的希望在孕育,更强的生机在勃发。(韩骏升)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