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正文

【党建创新】凝“新”聚力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党建创新

10月21日,以“党建聚力助推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在北京市经开区召开。论坛聚焦非公企业党建,为巩固提升首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应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凝“新”聚力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齐“新”协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局面。

架“红色桥梁”,变“有形”覆盖为“有效”覆盖,筑牢组织堡垒“新”力量。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当前新兴领域企业组织分散性较强、覆盖率偏低、政治功能不够强,存在传统“属地化”党建形式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的难题,党组织无法实现有效覆盖,党员的归属感较低。为补足短板,各级党组织应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沿着业务链条、分支机构延伸覆盖党组织,具备条件的可以实现法人代表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确保党组织领导层的稳定性和党组织的有效话语权,保障新兴领域党组织“造血功能”,做到“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同时,新就业群体组织从属性较低、人员流速快,必须革新传统党建模式,缓解新就业群体工作场域灵活性与党组织活动相对固定性之间的矛盾。要健全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行业党委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引导行业协会、企业商会自觉接受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可以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依托智慧党建APP等线上渠道,成立货运司机、网络主播、外卖员等行业党支部,扩大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工作覆盖。

构“服务通道”,变“单向输出”为“双向奔赴”,保障服务关怀“新”温度。党建工作是政治工作,更是人心工作。只有真情关爱,才能赢得真心信任。网络主播、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服务着千家万户,但存在归属感不强、社会认同感低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心有归属”,是各级党组织亟需破解的新课题。可以充分整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快递收发点、商圈楼宇等空间资源,打造“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建起“累了能休息、冷了能取暖、热了能避暑、渴了能喝水、饿了能吃饭”的温暖港湾。同时,针对新兴领域从业者权益保障弱、工作队伍较弱、责任体系不健全的痛点,可以推动新社会组织在劳务关系、助老扶幼、矛盾调解等方面贡献专业力量,整合司法、民政、人社、妇联等职能部门资源,为新兴领域组织和群体在法律援助、医疗健康、人身安全、心理疏导、儿童托管等问题上提供常态化关怀服务,提升“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城市融入感。

搭“参与舞台”,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治理“新”作为。面对新业态、新平台的蓬勃兴起,以党的组织优势激活基层治理的新生细胞,是基层党建发挥作用的关键。针对新就业群体基数庞大、分布广泛的特点,应丰富激励举措,打造网约车“红的哥”、网络主播“城市推荐官”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最美快递员”“先锋骑手”等榜样评选活动,发挥城市的“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作用,以荣誉感和认同感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同时推出基层治理积分制度,通过聘请流动网格员,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门清地熟、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鼓励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争做党的政策宣讲员、居民生活服务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还要树牢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理念,推荐属地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平台企业优秀分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让新就业群体实现由城市过客向城市主人的转变。为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可通过推动新经济组织联村带村,给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分析、产业谋划、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而拓展新身份、展现新作为。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人民政府 张梦月)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