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风建设常态化,关键在于抓常、抓细、抓长,而家风建设,恰恰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基础、持久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把优良作风带回“家”,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洁底线的现实路径。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家风问题往往是作风问题的“后院延伸”。家风绝非私事、小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的大事、要事。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良好家风如同隐形防火墙,不仅能从家庭内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还能示范带动单位风气向上向善。
一方面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学习,提高认识,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精神内涵,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守住底线,通过以身作则为家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传递正确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多点发力,组织赋能作风传递。组织部门要延伸监督范围,做好引导,在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上一体发力,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切断家庭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的链条。应结合“关键少数”的岗位特点、权力范围,梳理廉洁风险点,强化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的教育指导,推动共筑廉洁“同心圆”。
爱子,教之以义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好自己的亲属子女,摆正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保持严的氛围,树立正的风气,各级组织要用好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选取家族式腐败的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帮助党员干部及其家属认清“人情往来”中的利益输送、“亲情关照”下的权力异化,进一步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纪律要求。严格要求的同时,领导干部还要主动关心和疏导家人。遇到问题应及时发现家人的困扰,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耐心分析一些做法的危害以及不良影响,从而在思想源头上杜绝不良风气。家风连着党风,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一个好的家风,我们党才会更加纯洁,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马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