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创新】建好管好用好乡镇党校 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

党建创新

辽宁省铁岭市将乡镇党校建设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围绕“因需而建、向用而行、惟实而管”核心理念,系统推进乡镇党校建设,着力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

筑牢阵地,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域覆盖

市委组织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铁岭市乡镇(街道)党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有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标准,推动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党校实现全域覆盖。各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远程教育站等资源,做到一室多用、功能集成。

师资与课程建设紧扣基层需求。推动市级优质党校资源下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邀请省内外党校教师、行业专家授课;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调研。课程设置坚持群众导向,根据农时和实际需要开设黑土地保护、防汛应急、垃圾分类等实用课程,并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合作社厂房,通过现场演示、实操答疑增强教学感染力,吸引众多群众自发走进党校课堂,课程满意度测评中群众好评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因需而建,差异化特色服务区域发展

铁岭市鼓励各乡镇党校立足区域实际,探索差异化办学路径,让党校建设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铁岭县蔡牛镇党校立足玉米产业优势,构建“理论+实操+转化”的培育链条,依托张庄合作社实训基地开展“宽窄行种植”等田间教学,培育乡村产业骨干,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昌图县大兴镇党校聚焦基层治理,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通过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提升党员服务能力,化解基层矛盾。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党校推出“电商人才孵化计划”,培训党员和乡村CEO掌握电商技能,助力农产品上行。

此外,西丰县郜家店镇结合鹿产业打造“鹿文化+乡村全面振兴”课程,昌图县宝力镇利用许芝烈士墓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调兵山市施荒地村聚焦“土地入股”开展田间教学,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办学局面。

惟实而管,规范化运行提升办学效能

铁岭市坚持“建管并重”,以制度化保障常态化。建立“年初定计划、月度抓落实、季度督进度、年终评成效”的闭环管理机制,实行“基础课+特色课”双轨教学。教学管理突出精准化,采用“线上+线下”“集中轮训+送学上门”等方式覆盖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实现参训率动态保持100%。对师资实施动态考评,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党校+村集体”运营模式,例如蔡牛镇依托强村公司承接外部培训,反哺集体经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向用而行,实效化赋能助推振兴发展

铁岭市坚持把“向用而行”作为根本导向,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100%完成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累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超10万人次,干部能力明显增强,村党组织书记讲党课、解难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党员先锋作用充分彰显,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矛盾调解中主动担当作为。铁岭县党员带头推广保护性耕作0.8万亩;调兵山市施荒地村党员带头实施“土地入股”,带动680余户农户参与。群众广泛受益,全市累计培养乡村CEO300余人、技术能手上千名,带动农户增收超亿元。西丰县电商助农增收30余万元;聂家满族乡西老谷峪村农户通过果树栽培培训,实现果园年增产50万斤、增收150万元。基层治理效能增强,银州区孵化“惠民大集”党建品牌,累计惠及群众12600余人,为商户、村企业创收60余万元;西丰县培训志愿者骨干200人,组织“红色代办队”解决群众问题50余件;清河区清波社区开展志愿服务30余次,参与志愿者500余人次。(中共铁岭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