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桩桩看似微小的“小事”,串联起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也清晰标注出我们工作的重点与焦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看见小事、真正看重小事、用心办好小事,以实实在在的“小支点”撬动温暖人心的大民生,尽心尽责、用情用力把群众的“枝叶小事”办到心坎上、办出幸福感。
以见微知著的自觉善于看见小事。“看见”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第一步,体现的是主动发现的责任意识和感知需求的敏锐眼光。党员干部要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于细微处见真情。要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充分发挥12345热线、群众来信、互联网督查等平台作用,把散落在日常的呼声汇聚成清晰的“民生清单”,精准描摹群众需求的“全景图”。要深入基层一线,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脚步向下走、眼光向细看,真正与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从“柴米油盐”中感知生活温度,从“家长里短”里发现矛盾根源。更要用心体会、读懂诉求,通过板凳议事会、吹哨报到、民主恳谈等多种形式,从群众的“话外音”中听出真心声,从“微表情”中觉察真难处。要读懂“手机不会用”背后老年人对融入数字时代的渴望,理解“送餐没处歇脚”背后新就业群体对归属与保障的期盼,做到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真正把握群众所思所盼。
以枝叶关情的初心真正看重小事。“看重”意味着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同和价值坚守。“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从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到完善医保体系减轻看病负担;从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到优化公共空间满足青年社交需求——点点滴滴,都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福祉的深切关怀。要深刻把握“小”与“大”的辩证法,认识到民生之事无小事,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构成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单元,都是关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的“大事”。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当作自己的心头事,抓一件就干实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持续改善的民生福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以事不避难的担当用心办好小事。“办好”是最终的落脚点,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办好民生小事,贵在担当,成于实干。党员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作风,对群众反映的“小事”要做好归类梳理,聚焦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的痛点、难点、堵点,建立“关键小事”台账,精准把脉“烟火日常”。要持之以恒做细日常,对于代缴水电费、学生课后托管等高频需求,要坚持“零距离”响应,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效率标准,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方法,及时有效解决。要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对于复杂棘手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实施“系统诊疗”,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提升。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账单”,确保惠民实事常态长效、温暖持久。(孙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