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樊口街道月河村七组集中流转的毛豆田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有的正采摘毛豆,有的忙着收割豆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
“今天约有70名村民参与采摘,我们按每斤0.5元支付采摘费。这200多亩毛豆预计采摘15天左右,将为村民带来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月河村干部王俊介绍。
承租方负责人贾红波表示:“我们每天将采摘的‘九月寒’毛豆及时运往汉川,进行清洗、筛选等深加工,随后入库冷冻,销往全国各地。”
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农田,过去却是令人忧心的撂荒地。据了解,2024年至2025年初,月河村通过退林还耕整理出土地520余亩。然而,由于村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加之传统农业效益不高,这些土地一度闲置荒芜。
“看着土地撂荒,实在心疼。”月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正红坦言,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效益,成为村“两委”的重点工作。
为破解这一难题,村“两委”深入开展调研,初步确定了“撂荒地整体流转”的思路。随后,通过政策宣传、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组织民主议事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最终赢得村民一致支持。村里还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助资金,投入机械开展土地平整,修建灌溉沟渠,使原有林地逐步恢复成良田;同时,新建10亩标准大棚,为后续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今年以来,月河村土地盘活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整治撂荒地580亩,成功流转350余亩。村里引进鄂州市威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流转土地上种植了128亩高粱和200余亩毛豆,真正实现了从“荒地”到“宝地”的转变。
今年流转的350余亩土地,每亩年租金为400至500元,村民仅租金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4万元;村集体通过出租新建的标准大棚,每年可增收2.4万元;加上村民参与毛豆采摘、高粱收割等务工收入,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稳步发展。(鄂城区樊口街道 汪新建 李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