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广大农林类院校师生和“三农”工作者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保持定力,在尊重规律中培养。人才工作是门科学,培养农业专业人才要崇尚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牢牢把握蕴含其中的工作规律,让人才之花开得正当其时、人才之果结得枝头累累。农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周期长、风险大、不可控因素较多等特点,从科研管理、要素保障、人才评价等方面都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制度机制。要相信人才、支持人才、鼓励人才,虚心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建议,坚决防止违背科学规律搞运动式、冲锋式、一刀切式地人才培养,做到时间上充分保证、经费上积极支持、创新上宽容试错、成果上辩证看待。
激发动力,在放手使用中培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施展才华,让热爱农业、熟悉农村、情系农民的种子播撒在心田,是农业专业人才的使命追求,也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向和途径。面向农业现代化,须紧盯长期困扰和制约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特别是要充分调动青年农业人才工作积极性,有意识、有计划地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服务农民最前沿见风雨、砺本领、出成果,在沉甸甸的收获中不断增强知识报国、科技兴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凝聚合力,在营造氛围中培养。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离不开识才爱才、重才敬才的成长成才氛围。要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促进落实作用,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工作的整体谋划,出台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农业专业人才保障举措,更加注重在政治上引领吸纳、在学习培训上创造机会、在日常生活上关心关爱,建立完善诉求收集、响应机制,积极兑现、认真履行各项人才政策,让更多农业专业人才打心眼里知农爱农,奋斗在“三农”这片希望的热土上。(喻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