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的光影流转,见证了筚路蓝缕的拓荒、风雨兼程的跋涉,更谱写了薪火相传的礼赞。历经120年的不懈探索,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以卓有成效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县域普通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破局突围的可行路径。
文化铸魂: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沃土
名校之“名”,首在精神与风骨。三台中学的创办与发展,始终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从创校先贤播撒现代文明火种,到抗战时期接纳内迁高校、赓续民族文脉,“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早已融入学校血脉。这份独特的历史底蕴,铸就了“明理、笃志、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熔炼了“学立文峰,成己兴邦”的办学思想,指引一代代师生不忘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党委打造“红色文峰,秀毓百年”党建品牌,推动支部“党建+”融合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联动”机制作用充分彰显。
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中国百强中学”“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学校”“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引领校”“绵阳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
改革驱动:构建高质量育人的新体系
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三台中学坚定推进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科创校园。学校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科技楼改造升级,建成理化生顶装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地理学科教室、天文馆、AI创客教室等20余间实验教学功能用房,能够支持新高考要求的重点实验进行定量化、数字化探究。学校与高校、专业学会合作共建,搭建了与一流高校实验对接的平台,组织学生走进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验高端实验课程。与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共建星光“4A”计划学校,合作开展天文观测项目。同时,积极挖掘县域资源,与气象局、明台电站、佳联印染、台沃科技等企事业单位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学基地,初步构建起科学“大实验”教学平台。
智慧课堂。统筹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融合应用,实现5G智慧课堂全覆盖,所有班级均配备智慧黑板、IP广播和电子班牌。校园网络实现万兆入口、千兆光纤到教室和办公室。录播教室支持全校直播,平台资源可智能筛选,学情数据与课堂教学可智能分析,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智慧课堂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维五立”课程体系。为落实新时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选准突破口,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精准定位校本课程建设并有效实施。根据《三台中学课程改革及实施规划》等文件,构建了以“聚焦核心素养,引领创新发展”为理念,以“立品、立智、立能、立美、立新”为目标,纵向形成“基础+拓展+融合”三个层次,横向贯通“领域+门类+科目”的“三维五立”课程体系。依托校本优势和教师特长,开发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6大类41门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育人模式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
强师引领: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近两年,学校着力推进“AI研修赋能建设”,建立AI赋能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提升了教研效率与质量。通过资源智能整合与分层教学解决教学痛点,跨区域协同研修更加高效便捷,数据驱动使精准教研针对性更强。利用平台AI数据分析工具,追踪学生学习轨迹、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业成绩,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推动教学研究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卓越的师资为学校持续优异的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三台中学教育质量长期位居四川省前列。高1982级高考升学率位列原绵阳地区19个县区第一名、四川省(含重庆市)第三名。1990年至2005年,学校高考成绩连续15年位居绵阳市榜首,办学水平获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5年以来,学校进入现代化综合发展与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守正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于2024年5月入选“中国县域中学百强”。二十年来,学校连续荣获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A1组学校“特等奖”,创造了“高进优出、优进特出”的教育佳绩,持续位居全省高中第一方阵。
面向未来:谱写县域高中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台中学目光更为长远。学校正积极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主动谋划未来发展,将“高质量教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纲领,拟在三个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开拓进取。
空间赋能:构建现代化育人新生态。重点推进学生公寓改造,实现生均住宿面积达标;建设符合“未来学校”标准的创新教育中心,集成STEAM实验室与跨学科研创空间;改造高三园区,增设心理健康辅导站和体能训练中心,完善“三全育人”示范场域。
范式升级: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包括:三导师制(学业导师、人生导师、学术导师)、个性化生涯规划辅导、高校与中学智力联盟、“强基计划”衔接课程。重点建设创新人才实验班,建立“一生一方案”成长档案,力争培养质量较“十四五”初期提升30%。
数字跃迁:打造智慧教育示范高地。实施“数字跃迁工程”,开发“台中大脑”智能诊断系统,实现学情分析精准度90%以上,并建设5G+智慧教室。
三台中学,这所承载百年文脉的学府,正以其深厚积淀与蓬勃活力,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擎旗前行,成为驱动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引擎。(谭轩文 中共三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