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创新】“四链协同”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

党建创新2

近年来,为解决人才政策统筹性不强、供求信息不畅、工作平台少等问题,辽宁省建平县以政策、产业、创新、服务协同发展,精耕细作人才“引育用留”,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

完善“政策链”精准引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健全政策体系,聚焦铁精粉、膨润土、硅石、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合人社、工信、科技等部门深入调研,制定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建立“一产一策”精准引才支持举措。强化财力保障,设立300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升级改造。设立人才发展基金,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人才交流培养、引进使用、补助奖励等。举办人才发展大会,选聘30名“建平推介官”,宣传引才政策,打造人才品牌。实施“建平英才计划”,奖励扶助72个创新企业和优秀人才团队,助力重点产业引才育才。

紧扣“产业链”系统育才,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加强校企合作,全县93家规上企业与西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30余所院校共建产学研联盟40个,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08项,新增“瞪羚企业”3家、“雏鹰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形成“人才驱动创新—创新赋能产业—产业吸附人才”良性循环。依托膨润土资源优势,举办2025中国辽宁(朝阳·建平)膨润土全产业链发展大会暨中国宠物猫砂产业博览会,与高校院所共建猫砂产业研究院,靶向培育膨润土深加工、宠物用品研发等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及团队,推动传统膨润土产业向中高端猫砂制造转型。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县域产业需求,推进建平职教中心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152名,缓解产业技能人才缺口。实施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开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实用技能培训,培养乡村全面振兴人才256名。

激活“创新链”科学用才,汇聚创新创业“源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引导人才认领难题,完成“揭榜挂帅”项目25项、“带土移植”项目15个。设立“博士生工作站”,柔性引进博士7名,长期驻点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建兴集团联合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建设辽宁省铁矿资源绿色深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研发超纯铁精粉生产技术,将品位66%普通铁精粉提纯至品位99.5%以上还原铁粉,获国家技术专利。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园区”服务活动,组建科技服务、农技推广、生态环保等专家服务团31个,深入企业、乡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服务群众3200余人。

优化“服务链”用心留才,营造舒心便利“好生态”。优化人才服务,建立专员制度,开展政策解答,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实现一次办、零成本,累计服务127人次。强化创业扶持,发挥建平产业赋能中心“双创”孵化基地作用,结合县域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构建“3510”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三层服务架构、五级孵化体系、十大赋能平台矩阵协同发力,整合空间、服务、培训、人才等要素,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改善人才生态,开展高校毕业生来建留建就业创业专项行动,落实一次性购房补贴和普惠性生活补贴等政策,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采取“点对点”方式解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父母养老、就医就诊等关键小事,打造温馨贴心服务环境。(中共建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