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乎事业成败与民心向背。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马拉松”。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不松懈、制度上不缺位、行动上不松劲,才能让清风正气充盈神州大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理论学习是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石。只有以理论清醒保持作风过硬,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站稳政治立场,确保作风建设行稳致远。党员干部要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作风建设的内在动力,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推行“警示教育”常态化,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时常“照镜子”“量尺子”,常问立场是否坚定、初心是否褪色、担当是否坚实,常查接待是否超标、调研是否走样、会议是否务实、文风是否朴实,时刻清楚“红线”在哪、“雷区”莫碰。杜绝“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防止在“车轮上”栽跟头、“舌尖上”吃苦头,始终以如履薄冰的谨慎、严以律己的自觉,守住作风底线。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像弹簧一样,压力减小就会回弹。如果时紧时松、忽冷忽热,甚至搞“一阵风”“运动式”,不仅难以根治老问题,还可能滋生新弊病。因此,要聚焦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细化完善考勤管理、公车使用、公务接待、政务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构建起科学严密、执行有力、覆盖作风建设各环节的制度体系,持续抓好制度的更新完善,让制度更具体、更务实、更管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显性问题“当场纠、立刻改”,对隐蔽性、顽固性问题“深挖根、连根拔”,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重处理”,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唯有扎紧制度“笼子”,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作风建设抓得实不实、成效真不真,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从“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服务改进,到“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的调研转变,再到“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的民生落实,每一项作风转变都印刻在群众的口碑里。为此,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眼睛向下、身子向下、力量向下”,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巷社区,在拉家常、问需求的真切互动中,把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列成清单,让作风建设的靶向更清晰。要奔着“痛点”去、盯着“堵点”改,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钉钉子精神直面矛盾,用“啃硬骨头”劲头攻坚克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急难愁盼。通过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将务实作风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充分地惠及全体人民。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东迁街道办事处 王丹妮)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