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江苏,这片襟江带海、河湖纵横的土地,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美。青年一代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当以水的智慧涵养价值追求,以水的坚韧锤炼实践品格,在不懈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水无常形,却润泽万物;青春无定式,当胸怀家国。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到当代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治水实践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江苏作为水利大省,其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水共生、因水而进的奋斗史诗。新时代青年立足这片丰饶水土,应学习一代代水利人“让江河安澜、让百姓安居”的远大志向,深刻领悟“国之大者”的深厚内涵。当以水为镜,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把爱国情怀作为青春最鲜亮的底色,将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主动汇入民族复兴的滔滔江河,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人生坐标,使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同频共振。
“善治水者,先须曲体其性情。”治水之道,贵在系统治理、辩证施策。当代水利工作已超越传统工程范畴,迈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新阶段,要求建设者具备全局视野和创新思维。水遇山则绕、逢谷则填,始终奔流向海。这种目标坚定却路径灵活的智慧,正是青年应对挑战的宝贵启示。面对资源约束与生态挑战等复杂问题时,青年应善于统筹兼顾、精准发力。既要掌握前沿科技,又要扎根基层实践,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韧性应对风险考验,在系统治理中展现青春担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品格,谦逊包容、默默奉献,映射青春应有的价值取向。治水事业周期长、见效慢,尤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青春奋斗亦然,无论是生态治理,还是科研攻坚,都需要涵养静水流深的定力,摒弃浮躁,甘做基础领域的“铺路石”。青年当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印前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在时间淬炼中将潜力转化为服务民生、造福社会的过硬本领,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江河奔流不息,奋斗永无止境。以水为脉,感悟治水智慧,砥砺奋斗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将青春华章写在广袤的大地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袁鸿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