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基层减负、整治形式主义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这场变革关乎国家治理效能,关乎基层干部精气神,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赢得这场硬仗,必须秉持刀刃向内的勇气与久久为功的韧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推动减负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真正让基层感受到卸下重担的轻松、投身实干的激情。
筑牢思想根基,树立实干兴邦的鲜明导向。形式主义顽疾久治不愈,根源在于政绩观、事业观出现偏差。整治行动首须正本清源,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为何减负、为谁服务”,从思想深处摒弃“数字政绩”“材料政绩”的观念。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责任观作为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明确“做实事、重实绩、求实效”是唯一的价值尺度。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以“向我开炮”的魄力检视自身问题,坚决不搞层层加码、责任甩锅,以实际行动昭示“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的坚定决心,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
创新工作方法,畅通高效运转的机制脉络。破除形式主义,必须从机制层面铲除其滋生土壤,向科学方法要生产力。要强力推进政务流程再造,对发文、开会、督查、考核等关键环节进行“拆解-优化-整合”。严格实行会议、文件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取消的坚决取消,探索运用“多会合一”“无会周”“线上报数”等新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要坚持“重实绩、看成效”的指挥棒原则,大幅削减不必要的考核频次与表格填报,推动跨部门考核结果互认共享,坚决纠治“痕迹管理”过度化、检查评比“满天飞”等突出问题,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其心无旁骛抓落实、服务群众谋发展。
强化制度保障,构建长治长效的监督格局。减负能否持续深入,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关键在于构建一套严密规范、约束有力的长效制度体系。要加快完善基层权责清单,清晰划定各级职责边界,为基层履职提供明确依据,从源头上遏制“属地管理”滥用和“层层转包”现象。建立健全逆向评价与动态监测机制,畅通基层反馈渠道,定期收集分析减负政策执行中的“堵点”“痛点”,对变相增加负担的行为实现快速发现、精准识别、严肃问责。同时,强化正向激励,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舞台”的浓厚氛围,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人民政府 朱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