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乡村全面振兴】“路”通百业兴 “心”聚万事成

乡村振兴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在乡村大地流传数十年的俗语,道破了“通路”对于乡村发展的意义。对于扎根基层的青年干部而言,“通路”不仅是修建连接城乡的物理道路,更是打通服务群众的“心路”、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青年干部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闯劲,以“心系群众、枝叶关情”的情怀,在乡村 “通路” 事业中书写青春答卷。

修通“便民路”,让民生福祉扎根乡土。乡村的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收成,一头连着百姓的柴米油盐。“行路难”不仅制约着乡村的发展,更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青年干部应主动扛起“修路”的责任,既要当好“规划者”,深入村组调研,结合村庄实际制定科学的道路建设方案,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也要当好 “协调者”,耐心化解道路修建中涉及的土地流转、邻里矛盾等问题,让村民从“要我修路”转变为“我要修路”。要知道,青年干部修通的每一条“便民路”,都是架起民生福祉的“连心桥”,让乡村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让群众的生活更便捷。

打通“民心路”让干群同心汇聚合力“通路”的本质,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青年干部大多来自城市,初到乡村难免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 —— 听不懂方言、不了解民俗、得不到群众信任。此时,修通“民心路”比修建物理道路更为迫切。青年干部要放下“架子”,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村民拉家常、听诉求,用“土话”沟通,用真心交流。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90后青年干部吴健深入贫困村,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不仅自己先试种,还手把手教村民技术,帮村民解决销售难题。渐渐地,村民从“怀疑”变为“信任”,从“观望”变为“参与”,干群同心打通了乡村发展的“堵点”。这条“民心路”,是用真诚与担当铺就的,它让青年干部融入乡村,让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为乡村发展汇聚起强大合力。

探索“创新路”,让乡村全面振兴焕发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通路”已不再局限于修建实体道路,更需要打通乡村与数字时代、产业发展、人才回流的“创新路”。青年干部思维活跃、熟悉新技术,应成为乡村“创新路”的开拓者。在数字经济时代,青年干部可以帮助乡村搭建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数字通路”,让深山里的特产通过网络走向全国;在产业发展方面,青年干部可以结合乡村资源禀赋,探索“农旅融合”“文旅融合” 等新模式,打通乡村产业升级的“发展通路”;在人才回流方面,青年干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宣传乡村的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打通人才返乡创业的“引才通路”。

乡村“通路”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修通乡村的“便民路”“民心路”“创新路”,让乡村与时代同频共振,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人民政府 李博)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