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切莫让“财”绑架“礼”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1

综合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是党中央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一件民生实事。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召开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强调将加强部署,推动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落地见效。

彩礼,是传统婚俗中寄托祝福的仪式符号。近年来,一些地方“礼”字被“财”字绑架,习俗成了陋俗,高额彩礼不仅会压弯青年人脊梁,更会侵蚀乡村的文明根基。治理高额彩礼关乎乡村全面振兴、社会文明进步,唯有以彩礼“轻风”涤净高额彩礼陋习,方能还婚俗以情感本真,让文明乡风浸润广袤乡土。

高额彩礼实为一种“社会病”。攀比之风裹挟下,“彩礼越高越有面”的扭曲价值观,催生出令人咋舌的“天价彩礼”,甚或有人将婚姻视为改善经济状况的跳板,把彩礼祝福异化为“交易筹码”。家庭因婚负债累累,因婚致贫屡见不鲜,甚至滋生婚托、婚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此“病”之“害”触目惊心,病根深种,治理岂能迟疑?

治“病”需良方。自整治以来,各地“精准把脉”,为高额彩礼巧妙“开方”。江西多地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以简约仪式诠释爱情真谛;宁夏推出“零彩礼证书”配套景区门票优惠等激励政策,让新风尚获得真实惠;河北等地将抵制高价彩礼写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扭转“攀比之困”。多措并举、初见成效,但这一社会问题的治理绝非一蹴而就。让彩礼“轻风”由一时变长远,由呼吁变自觉,仍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治理之要,在于摸底建制,夯实根基。既通过农村彩礼状况摸底调查、动态监测,精准掌握各地彩礼金额、婚俗习惯等数据,为“对症下药”提供科学依据;又以制度夯基础、利长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配合教育、医疗、文旅等优惠政策,让移风易俗者切实受益。

重在疏堵并举,标本兼治。一方面,强化婚介组织监管,重拳打击哄抬彩礼、婚托婚骗等灰色产业链,加强农村婚恋公共服务,搭建公益交友平台,让婚恋市场清朗有序。另一方面,面向适婚青年精准施策,通过创业扶持、增收引导等方式,增强其经济能力与社会资本,让青年“有能力成家、有底气立业”。

贵在“以文化人”,重塑彩礼观念。将法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普法宣传厘清“彩礼”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法律边界,让法纪深入人心;清理网络不良信息,净化婚恋舆论场域,让文明之声占据主流;选好立好“低彩礼”“零彩礼”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观念转变,让“情重于礼”成为时代共识。

更要“固本培元”,以长治见长效。将彩礼治理纳入乡村发展规划,设定彩礼限额指导标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产兴村、以文润乡,推动彩礼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同向同行,让乡村“留得住人、扎得下根”。

婚姻不是买卖,幸福不应标价。当彩礼“轻风”抚遍乡野、攀比“浊气”散尽,方见幸福种子悄然破土、开花结果。治理高额彩礼不仅是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更是乡村全面振兴路上一幅情浓于礼、风清于俗的文明画卷。

[责任编辑:常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