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 > 正文

孙金龙: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文刊发于《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9期)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这一重大理念不断丰富、发展、完善,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指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执政理念的深刻转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标志着这一重要理念正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回顾历史,几百年来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关系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指引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回顾世界现代化历程,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巨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走美欧老路是难以为继且走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现代化国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变革和重大创新,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发展范式的历史性超越,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新时代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们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空气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达到29.3微克/立方米,与十年前相比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首次超过9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至0.6%;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达到83.7%,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变化,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基本完成。“十四五”新增完成8.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妥善保护,森林覆盖率超过25%,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新时代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产业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96%以上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达56%,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9%左右。十年来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有效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生态产品价值加快实现,组织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形成生态补偿护绿换金、生态产业聚绿成金、生态市场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和实践模式,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生动实践和鲜活样本。

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新时代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们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系统性重塑,生态文明载入党章和宪法,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及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系列文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成为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的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全面压紧压实,建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排污许可等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配置。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以抓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完成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新时代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们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蔚然成风,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更加响亮。公众生活方式发生积极深刻转变,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更多公众成为绿色行动“主力军”,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宣传阵地持续扩大,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矩阵逐渐完善,生态环境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生态环保公众参与更加有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人数超过3500万人,队伍超过30万支,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50万个,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化身为“民间河长”“生态卫士”。生态文化建设日益深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举办中国生态文化论坛,设立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带动催生了一批优质的生态文化作品。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不断彰显。新时代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们深度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进程,务实推进国际合作,始终做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积极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与各方一道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并付诸实施,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重要成果,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关键支撑。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启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信心。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40多个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援助协议,2016年以来提供并动员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重点区域,以PM2.5控制为主线,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协同减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三水统筹”,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加快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治理,开展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管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持续推进生态状况调查与成效评估,启动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加大生态破坏问题发现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运用,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综合治理,支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优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供给体系,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夯实生态文明制度根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推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设,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凝聚美丽中国建设强大合力。积极广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高举思想旗帜,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宣传阐释,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传播和转化利用,推进生态文化全面融入生产生活。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持续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际传播,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坚定履行气候行动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积极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切实推动“昆蒙框架”在全球范围全面有效落实,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国际合作,高质量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作者系二十届中央委员,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翟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