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深耕基层沃土 永葆优良作风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树立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理念,这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重要任务。对初入基层的选调生而言,唯有深耕基层沃土,在实践中锤炼过硬作风,方能永葆优良作风。我们要将这份“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转化为“躬身入局”的自觉与担当,把作风建设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初心、夯实根基,以清风正气回应时代要求与人民期盼。

深植“思想根”,以理论清醒筑牢作风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缺乏理论武装,作风建设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年轻干部要成长为作风过硬的表率,首要在于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必须摒弃“学用脱节”的浮夸风,杜绝“打卡式”学习的应付心,真正将“学思想、强党性”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唯有理论上彻底清醒,政治上才能无比坚定,行动上才能高度自觉,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基层环境中永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确保作风建设航向不偏、动力不竭。

绷紧“制度弦”,以刚性约束划清行为边界。制度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硬性约束。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就是我们必须严守的铁规矩、硬杠杠。作为基层新生力量,选调生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强烈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自觉学习、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将制度要求融入日常言行和工作细节。无论是公务接待、会议活动,还是调研考察、服务群众,都要时刻以制度为准绳,不越雷池半步。更要敢于同一切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抵制“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下不为例”的迁就心态,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促使优良作风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由“不敢”“不能”走向“不想”,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聚焦“实践场”,以基层实效检验作风成果。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上。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作风的“试炼场”。选调生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急难愁盼。要大力弘扬“实”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要勇于担当作为,面对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中的硬骨头,敢于迎难而上,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只有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锤炼出过硬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作风建设在基层一线结出累累硕果。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常态长效需久久为功。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就当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要主动深耕基层沃土,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锤炼作风,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唯有如此,方能永葆作风常青,以过硬本领和扎实作风踏稳基层工作的每一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力量。

(浙江省衢江区樟潭街道办事处  朱田宁)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