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纵横 > 正文

【社会纵横】三部条例齐发力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社会纵横

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至今,山西省吕梁市相继制定27部地方性法规。近日,吕梁市颁布实施《吕梁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条例》《吕梁市水土保持条例》《吕梁市志愿服务条例》。三部条例紧扣吕梁发展实际,破解相关领域突出问题,适应发展所需、人民所盼,彰显吕梁特色。

破解“固废围城”  工业绿色转型有了“硬规矩”

吕梁作为全国4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长期面临工业固体废物历史存量大、年产生量高的生态压力。《吕梁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条例》聚焦这一痛点,把当地推动固废利用产业的经验和有效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共23条,其中设立“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尤为关键。这笔资金是条例明确的重要保障措施,核心目的是引导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同时,防范二次污染是条例制定的重要底线,从“源头管控、过程监管、违法严惩”三个层面构建全流程防控体系。

守护“绿水青山”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添“新抓手”

吕梁山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吕梁市水土保持条例》聚焦守护“绿水青山”,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为“一泓清水入黄河”提供法治保障。条例共7章44条,针对性强、责任清晰、激励机制明确。为确保条例落地见效,吕梁市将通过强化部门联动执法、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普及等“三个强化”予以推进。据悉,该条例已在山西省水利厅官网推广,引发多方关注。

激发“向善力量”  志愿服务规范化打造“文明名片”

当前,吕梁市已有注册志愿者40余万名,志愿服务队伍6000余支,在乡村全面振兴、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吕梁市志愿服务条例》将有力推动志愿服务从“个体善举”走向“社会风尚”,为吕梁汇聚强大正能量。条例共16条,聚焦志愿服务全链条管理,构建“职责明确、保障有力、多元协同”制度体系。该条例紧密结合吕梁地域特色、产业特点、生态定位、文化资源等实际,多方面突出地方特色。在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三大本地重点领域开展服务,突出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依托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提供义务讲解;明确推动“志愿吕梁”品牌建设,聚焦安全权益保障,聚焦“一老一小”参与。

下一步,吕梁市将加强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确保条例规定的培训、保障、激励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为参与高风险服务的志愿者购买足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建立志愿者心理关怀长效机制。以“志愿吕梁”为总品牌,系统化推进品牌建设,选树宣传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讲好吕梁志愿故事,将“志愿之城、好人之城、温暖之城、文明之城”城市形象具象化、生动化,使之成为吕梁新的闪亮名片。

为扎实推动三部条例落地见效,吕梁市将全链条抓好贯彻执行,全覆盖开展宣传解读,全方位强化保障监督,确保每部法规都成为“管用、能用、好用”的法治利器,为吕梁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谭轩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