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干部监督工作面临“干部接受监督的意愿不一”“碎片化监督成效不显著”“八小时以外监督持续性不够”等深层次挑战。组织部门应坚持“寓监督于关爱”的监督管理理念,构建干部联动监督机制,凝聚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加强干部联动监督和常态化提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净履职尽责。
资源联享,拓宽“负面信息”收集渠道。对干部日常监督立足抓早抓小,加强对“负面信息”的收集研判预警,切实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变被动处置为主动介入、变事后惩戒为事前防范,进一步提升干部监督穿透力。深化干部监督联系通报制度,加强与纪委监委、巡察、公检法、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报“临界预警”类信息,全方位收集干部违纪违法、来信来访、审计报告等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负责,常态建立干部“负面信息”监督数据档案。细化“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制定正面“自觉”清单和负面“严禁”清单,教育引导干部讲党性讲规矩,注意个人言行,提醒抵制奢靡之风,保持健康高雅情趣,结合政治家访交流谈心,鼓励主动报告“八小时以外”情况和个人重大事项,并督促单位“一把手”审核把关。强化信访举报办理机制,常态实行“双向联动”,纵向与上级组织部门、属地单位预警沟通,横向加强与业务单位、涉访部门信息共享、联动研判,精准筛选干部监督有效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形成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联动格局。
活动联办,融入“警示教育”柔性监督。柔化监督方式,组织部门牵头组织、动员协调,联合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司法、妇联等部门横向联动,创新实施监督教育活动,推动干部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同时,将区级层面活动模式以及监督教育载体、专业讲师团队等配套资源全覆盖拓展到园区镇街,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开展纪法培训,将党纪党规作为干部任职培训必学内容,组织参加学法用法监督教育活动,参观法治文化展示园,开展学法用法讲座和考试,帮助干部树牢法治观念,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履职尽责的能力。观摩案件庭审,以案释纪、以案释法,常态开展现场庭审“教育课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沉浸式警示教育,帮助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底线思维和防范意识。加强家庭共建,开展干部及家属廉政监督恳谈会,发放家庭和谐共建关爱卡、和谐共建监督员聘书和关爱家庭系列读本,搭建起干部“小家庭”与单位“大家庭”之间的“连心桥”。开辟家风研学路线,综合施策加强干部家风家教建设,引导干部从严管好自己和亲属子女,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问题联解,强化“信息运用”严管厚爱。将干部“负面信息”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对“问题干部”重点了解、慎重对待,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实现“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监管目标。精准选人用人,把好干部“入口关”,综合研判“问题信息”,重点关注干部的政治品质、工作实绩、作风状态、群众意见等方面的内容,坚持从正反两面考察识别,为选人用人当好参谋助手。及时澄清正名,联合纪委监委,整合多部门联动集中开展专项查核,注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综合使用“4+1”澄清方式,即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及其它澄清,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通报,不让干部流汗又流泪。统筹能上能下,常态化开展干部担当力调研,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综合运用民主测评结果、“临界预警”类信息和“一报告两评议”情况,形成“负面清单+典型案例”调查报告,对动力不足、状态不好、履职不力的干部提出调整建议。持续跟踪管理“下”的干部,分层分类开展谈心谈话,把认识谈深、思想谈通,鼓励干部重拾干劲,争取下后再上,让干部联动监督有力度更有温度。(薛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