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唯有在“深耕”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播新”方式方法上求突破,在“促长”的学用转化中见实效,方能真正让党员教育在基层沃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扎牢理论之根,让理想信念在“深耕”中枝繁叶茂。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基层党员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其理论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否通畅。所谓“深耕”,绝非照本宣科,而是要朝着“学深悟透”的目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要深挖理论基础,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朴实道理,用“乡音土话”解读“政策新声”,让党员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具体实践,引导党员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感悟党的科学理论的实践伟力。通过“深耕”,以理论教育筑牢思想根基,让基层党员将所学内化于心,凝聚成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与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正以“一面鲜红的旗帜”之姿立足岗位、担当作为。
灌溉方法之泉,让培训形式在“播新”中焕发生机。 党员教育要保持“生命力”,就必须在“播新”上大胆探索。既要积极探索“课堂+现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多元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典型访谈等方式增强感染力;更要充分发挥“智慧党建”优势,利用好学习强国、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云端”阵地,打造“指尖上的课堂”,推送“微党课”“微视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学习资源的线上共享;还要走出会议室,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道,开展“车间课堂”“田间党课”,让教育沾染“泥土气”、充满“烟火味”。通过“播新”,让党员教育形式从“单调曲”变为“交响乐”,真正焕发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蓬勃生机。
收获实践之果,让学用成果在“促长”中开花结果。 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本身,而在于“用”的实效。检验教育成效的关键标尺,是看学习成果能否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长久动能。因此必须做好“促长”文章,一方面建立“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长效机制,引导党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磨炼本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创新式搭建实践平台,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党员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成钢。通过“促长”,使每一次学习都能结出“实践之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队伍的新变化、新气象,真正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增福祉、发展添动力。
(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人民政府 汪鹏飞)
